优等生小档案
姓名:丫丫
年龄:5岁半
鲸鱼学龄:6个月
课程等级:美国小学二年级下学期
写在前面
丫丫现在在上幼儿园大班,她的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比较均衡。英语水平比较突出,疫情前在美国上了一个月的Kindergarten,丫丫可无缝衔接。
每个阶段怎样启蒙,耗时多久能达到什么效果,有什么样的心得和好方法,我说得比较细,因此文章比较长,信息量比较大,我做了下面这个目录:
丫丫比较系统性的英语学习有以下3个阶段:
阶段1:从0开始的廖彩杏书单英语启蒙
3-4岁(分为ABC三步走)
成果:词汇量达到+;语感:达到“自然而然,脱口而出”的状态;可以做到中英思维自然切换。
阶段2:从“听说”向“读写”转移的系统化提高
4岁半-5岁半
成果:词汇量达到+,可以自主阅读章节书(ChapterBook),熟练掌握英语阅读和做题技巧;幼升小考上竞争激烈的心仪学校。
阶段3:单词拼写训练项目型教学+以教促学
5岁半至今
成果:1个月前开始背单词,开始用英语写日记、写小故事;可以用英语讲授美国小学数学知识和中学地理知识。
单把三个阶段的成果拎出来看,估计大部分读者都会觉得这不可能,要么我在吹牛,要么孩子天生是牛娃。但,我想说的是,持之以恒的付出辛苦,日积月累下来,这些成果真的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我是普通的妈妈,孩子也不是牛娃。我们只是多了那么一点点“亲力亲为”和“持之以恒”。文中总结的这些经验和小妙招,也不是我一开始就有,而是是在日积月累中摸索出来的。
我的教育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只要做到持之以恒!
先给大家放一个英语启蒙第三阶段:“项目型教学”+“以教促学”的最新的视频,然后开始全面而细致的讲述丫丫的英语启蒙至今为止的全过程。
这个刚完成的视频,是我远程带着三个孩子完成的。
三位可爱的小姑娘(出场先后顺序排序):
开篇解说:14岁的初二女生Annie;
歌唱第一段:6岁的一年级女生Sharon;
歌唱第二段:5岁半的Aria(我女儿丫丫),
共同担任“小老师”,在《致爱丽丝》的旋律中,全英文解说+歌唱,告诉你水是如何在地球上循环上亿年。
我也首次尝试中西合璧的编曲和演奏——用琵琶和尤克里里,与孩子们的歌声,共同演绎《水循环》。
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的练。制作结束后,她们对水循环的整个过程,以及歌词中的一些气象学长难名词,记忆非常深刻。亲自参与到成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成就感满满!
这里也借助鲸鱼英语的平台,打个“广告”哦:喜欢科学、英语,爱唱歌的小朋友,欢迎你联系我,加入到“AriasMiniClass”的制作中来,当“小老师”,为大家讲授地理知识!
接下来,我将从0开始,全面细致地讲述丫丫英语启蒙之路的点点滴滴:
阶段1:从0开始的廖彩杏书单英语启蒙
时间:3-4岁阶段,共8个月
可量化的学习成果如下:
词汇量:达到+。
语感:达到“自然而然,脱口而出”的状态。可以自己组织和运用英语来编英文故事和自编自唱英文歌。
英文思维:可以做到中英思维自然切换。我用英文提问时,自动切换到英文思维并用英文作答。比如可以用英文来思考数学加减法。
教学经验分享:
我对丫丫正式的英语启蒙,是从她过完3岁生日开始的。
之所以选择廖彩杏书单,是因为这本书比较简单,难度适合启蒙阶段,而且相当一部分能在喜马拉雅上找到“歌唱版”。配上音乐,孩子学习的兴趣会比较大,这样语感会不知不觉提升。
其实我觉得,选哪个教材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就一定有效果。在这8个月中,我们母女俩每天早上1小时“廖彩杏时间”,从没间断过。
对这个阶段的英语启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语感和词汇量是学习过程中同步提高和扩展的,自然拼读的学习在语感和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展,效果更佳。
8个月的启蒙,根据孩子阶段性学习成果,又可以分为“ABC三步走”:
A.引发兴趣建立语感阶段(第1-3个月)
这个阶段,孩子对英语兴趣与日俱增,能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英语。语感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需要在“听得懂”的基础上,磨耳朵才算“有效输入”!廖彩杏书单的前40本书,有大量的儿歌。结合书或视频,甚至是妈妈手舞足蹈地演示,能有效地帮助孩子理解和听懂。
理解和听懂后,就可以磨耳朵了:在几个听歌或听书app上都能找到音频资源,比如:有声书app“喜马拉雅”和音乐app“酷我音乐”。因为有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的兴趣会非常大。每天听英语的时间能达到1-2小时甚至更多。
这个阶段孩子还处于“输入期”,以听和建立语感为主,不能说出整句话或唱出完整儿歌是很正常的,只要会跟着音乐哼哼或说出个别词,就是在认真学习。
比较贵的书,我们自己动手做
B.词汇量积累阶段(第4-7个月)
经过第一阶段的大量输入(磨耳朵),孩子已经初步建立了语感。同时,对很多英语儿歌耳熟能详后,孩子学英语的兴趣会越来越大,希望看懂更多有一定情节的小故事。
这时,就过渡到了迅速积累词汇量的阶段。丫丫现有词汇量的70%,都是这个阶段积累的。从有情节小故事,到简单的自然类绘本,廖彩杏书单很全面地推荐了适合的英文绘本读物。
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阶段:喜的是,孩子每天学习英语的习惯已经养成,每天会主动想着拿一本英语书来学习;忧的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有可能会进入到倦怠期,学习速度放慢或出现精神不集中的情况。
这时,孩子除了需要父母的鼓励之外,也需要自我肯定。自我肯定的意思是:孩子能验证和感受到出自己学习英语的成果,比如能看懂英文动画片了。《PeppaPig》绝对是增强孩子学英语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一定英语力后看《PeppaPig》,绝对比父母为了让孩子练英语,而强制孩子看英文版小猪佩奇,带给孩子更大乐趣。
C.输出自然拼读阶段(第8个月开始)
这个阶段是收获惊喜的阶段!最近,丫丫开始往外输出丰富多样的整句,并且是语法基本正确,且包含名次动词形容词,定语补语插入语的!并且,人家自己玩过家家时,旁白和对话,居然念叨的是英文~
在孩子肚子里有很多词汇后,开始对自然拼读感兴趣了!会指着一个单词自己煞有介事地——瞎拼。
自然拼读在这时学习,就是水到渠成了。给孩子拼出一个单词后,她和肚子里的单词一比对,反应出相应词义,能自己独立看书就指日可待啦!
这时,手头有一本自然拼读指导书+自然拼读动画片《字母块》,有词汇量垫底,比我们上学那会儿,单词和音标一起学,要高效得多,而且有乐趣得多。
小贴士
英语启蒙阶段,有四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1.语感方面,推荐《蒙施爷爷讲故事》分1、2两辑。这套书是双语版,后面附完整故事的中文版。《蒙施爷爷》是我陪丫丫阅读过的所有绘本故事中,最符合美国人日常说话习惯的绘本之一。故事情节搞笑又出乎意料,贴近孩子生活又天马行空。丫丫百听不厌,其中很多排比句,重复句,非常锻炼语感。
2.在这个阶段,关于词汇量,我没有买过任何一本单词书。我相信,词汇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反复出现,需要上下文的加持。像学习母语一样,在语境和故事里自然而然地记忆,比枯燥突击单词书效果好得多,孩子对英语的兴趣也能更长久。就如廖彩杏所说,只要能坚持一年,每天给孩子英语启蒙,我相信这本书高质量地学完后,每个孩子的单词量都能达到0以上。
3.《字母块》英文叫做《alphablocks》,是BBCCbeebies专为孩子学习自然拼读制作的动画片,爱奇艺上比较全,现在出了四季。26个字母变成了字母块小人儿,各种趣事就发生在它们之间。各种字母和字母组合的拼读反复出现,非常强化发音记忆。
4.英语是一个工具,主要功能是能表达自己想法,而不是做一个复读机,只能机械地照书读,不能自由的应用和表达。因此,我更注重“应用层面”的引导。丫丫在第一阶段“廖彩杏英语启蒙8个月”的最后阶段,已经可以经常即兴编英文小故事,为了鼓励她的“创作热情”,我把她讲的故事,拍成了乐高动画片。
下面这个《宝宝妈妈游澳洲》的小故事,是丫丫即兴创作的故事之一,从中可以看到,丫丫基本的句子可以自由输出,并且可以准确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但是语法还不太准确。
视频为:根据丫丫即兴创作的小故事《宝宝妈妈游澳洲》,拍成的乐高动画片
阶段2:重心从“听说”向“读写”转移的系统化提高
时间:4岁半-5岁半阶段,共1年
可量化的学习成果如下:
词汇量:达到+。
阅读能力:自主阅读能力大幅提升,可以阅读带有图画的简单ChapterBook(章节书)。并熟练掌握阅读题目做题技巧,可以区分MainIdeaDetail,FactOpinion,用关键词定位法、排除法等找到正确答案,等等。
幼升小考试,如愿考上竞争激烈的心仪学校。
教学经验分享:
如果把丫丫的英语学习之路比作艺术家制作雕塑作品,那么第一阶段就是大体轮廓成型阶段,第二阶段就是精雕细琢的系统化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双管齐下——一周一次的鲸鱼英语课,和每天一篇的RazKids分级阅读,从未间断。
回想这一年的英语学习,还是走了些弯路。年5月开始,我给丫丫报了一年的一个线下机构的英语班,希望她可以系统性地提高英语水平。这个机构比较侧重听说,有一些有意思的道具辅助课程,丫丫上得很开心,但是从结果上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年2月开始,我们开始了对丫丫幼升小考试的备考。丫丫是年9月份出生的,但我和丫丫爸爸一致认为,她的成熟度可以早上一年,和大一届的孩子一起上一年级——这也意味着要和比她大半岁到1岁的孩子竞争入学名额。因此,我对她英语的提高,又多了几个明确目标:能与外教交流不怯场,能对幼升小考试中的“英语阅读题”、“自然拼读题”,以及简单的“写句子”、“英文看图说话”等题型,能做到拼读和认读精确,语法正确,叙述有逻辑。
年5月,线下这个机构的英语班结课了。我开始地毯式寻找能匹配我以上诉求的英语课。我觉得丫丫已经过了以口语练习为主的阶段。焦点应该放在薄弱的Reading上。这个时期的丫丫,还不能自主阅读,故事基本依赖我讲她听。
几个月的时间,我对现有大大小小、线上线下的英语机构进行了“地毯式排查”。鲸鱼英语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
10月份上了试听课,我对英语的几条“刚需”,鲸鱼都满足,没犹豫就报了。老师给测了水平,从G1开始。鲸鱼的课程顾问邓老师告诉我,刚满5岁,能达到美国小学1年级水平,丫丫的英语水平算高的。我很欣慰,这验证了前面8个月的启蒙方法和积累是有效的。
开始上鲸鱼课的同时,我还给丫丫启用了RazKids分级阅读,每天独立阅读一篇文章,并做完5道阅读题目。完成RazKids的过程,我始终坐在她旁边,遇到拼读、词意、文后题目等等各种问题,我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辅助她拆分音节拼读,以及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和学习到的,是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反复的过程——她会经常问以前遇到过的相同问题,我就一遍一遍的讲,直到这个解题方法她熟悉到可以应用为止。
在鲸鱼和Razkids的双管齐下,丫丫的阅读速度、文章和题目的理解力、做题技巧、题感等,都飞速提高。在今年1月的幼升小考试中,拿到了心仪的学校的offer。犹记得,丫丫考完出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肯定考上了。”
在年,鲸鱼举办的11月的WeCup杯,我也给丫丫报名了,但是很遗憾止步决赛。我们把决赛选手的视频一个一个看过来,挨个分析小选手们的优点,并对比丫丫需要提高的地方,收获很大。在找到不足的同时,我也鼓励她:如果有最佳创意奖,我想丫丫一定会夺冠。因为我们编排的迪士尼风格的幽默讲述方式,以及把英文故事改编成押韵而朗朗上口的儿歌,自弹自唱的形式,是参赛选手中的独一份。
阶段3:主抓单词拼写训练;项目型教学+以教促学
时间:5岁半至今(最近两个月开始)
可量化的学习成果如下:
单词拼写:丫丫从上个月底开始,开始每天背单词,到现在一个月的时间,已经会默写多个不同难度的常用单词。
写作能力:由于整体英语能力的不断提高、单词量的增长、单词拼写能力的增强,丫丫开始对写日记、写故事感兴趣。
用英语讲授其他学科知识:
可以用英语讲授小学数学、中学地理等知识。对于长难的专有词汇,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预计再过2年,到她8岁前,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以及跨学科思考力,将达到中学水平。
教学经验分享:
经过第二阶段的学习,丫丫的阅读速度和难度在继续提高。刚刚开始的这第三阶段,我们继续沿用第二阶段“双管齐下”的方法巩固阅读,但我发现了新问题:一篇文章,丫丫虽然单词都认识,但是她写日记的时候,却大部分都会拼错。这说明,“认识”和“会写”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单词必须要单独拿出来去记忆,并且要早开始,细水长流,每天不间断。因此,1个月前,在英语学习上,我们新增了一项内容——我每天找一篇英文儿童诗歌,划出里面的单词,每天5-10个不等,让丫丫记忆。找儿童诗歌来记忆单词,是因为诗歌中的单词大多押韵,而且有上下文连贯的语意,这就可以合并记忆一些词尾或发音相同的单词,并且可以用联想记忆,相当于在脑子里画了个思维导图,把相关的词一起记住。
记忆单词初期,是孩子方法形成期,如果用死记硬背的笨办法,日后会非常痛苦。我每天陪在她身边,遇到不好记的词或不规则发音,就想一些小妙招,帮助她记忆。一个月下来,丫丫也会举一反三,自己琢磨一些记单词的小窍门了。每记忆三篇文章的单词,就安排一天用来复习考试。为此,我还建了个“背单词”群,丫丫和小伙伴们单词默写,每天拍照发到群里,互相监督,能够看到别人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自己的学习也是个激励。
背单词用的儿童诗
每背三天单词,做一天复习
小贴士
经过一个多月的单词拼写训练,我总结出以下4个方法分享给大家:不要从最简单的cat、dog开始背,一篇诗歌里简单和稍难的词,都要记忆。这样,孩子的心里的默认锚定是“中档”难度,那遇到简单一点的,就认为自己赚到了,会开心;遇到更难的,也不会觉得那么遥不可及的难。
不要只背单词原型。ing形式、复数形式、规则和不规则过去式等等,文章中遇到的是什么,就记忆什么。家长在旁边辅导时候,告诉孩子这个单词的原型是什么就可以了。单词好比白骨精,孩子连白骨精变化后的样子都见过了(过去式,现在进行时,复数形式等),看到白骨精(单词原型)肯定秒认!这在写作中的好处尤其大:孩子会各种难易程度、多种词性的单词,遣词造句就会更多样化,文章内容也会更丰富。
长难单词如何记忆:所谓的长难单词,只是比简单词多了“字母组团”,字母组团当作一个整体来记忆。比如:brought和tough,把ough看成一个“团体”,两个词顿时降低难度了;night和light,把ight看成一个“团体”,两个单词秒变简单词;这样的“组团”还有cious等等。
一些记单词小妙招:比如ea和ee孩子总记得混,sleep和eat,我是这样教丫丫记忆的:sleep眼睛要闭上才能睡
觉,所以两只眼睛都是闭着的,是ee;而eat,必须嘴巴要一张一合才能吃,所以e(像闭着的嘴)和a(像张着的嘴)都要有;再比如puddle,中间2个d,怎么才能不少写一个呢?我告诉丫丫,你踩水坑都用两只脚,puddle里的两个d,就像你的两只脚,丫丫记忆深刻。类似这样的小诀窍还有很多,这样的单词一旦记住,永远不会忘。
丫丫用我的电脑写的小故事(有时态不统一的问题)
丫丫写的日记(有个别语法错误)
国内幼升小考试结束后,我带丫丫去参加了硅谷一个牛校的面试,顺便在美国读了1个月的小学。这期间,我把当地的中小学做了一个实地考察,绘制了一个坐标系。结合我的一手和二手资料,我认为,美国90%的学校,可以分4大类,分布在下面这个坐标系中:
我带丫丫考的硅谷牛校,在第一象限;丫丫插班上1个月课的学校,在第四象限。
经过这趟实地考察,我个人觉得,美国的教育体制,也是不完美的,很多方面急需改进。大部分美国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很局限的。比如:有一次,老师给出了三个词:锁、钥匙,苹果,让大家编写故事。全班绝大部分同学都编的是:拿魔法钥匙,打开魔法锁,拿到了魔法苹果。只有丫丫和另一个美国孩子编得情节不一样。丫丫的故事,还被评为“最有创意的故事”。
就现有学校和教育体制来看,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学校,是最优选项。
这次美国之行,我也积累了一些小经验,比如:如何在参观学校时,如何在多所学校中,快速甄别出适合孩子的学校。
由于疫情,回国后我们被集中隔离了。隔离期间,丫丫把这一个月在美国小学所学的知识,用英文授课的方式,分享给了小朋友们,还筹集到“讲课费”,全部用于给为我们隔离酒店服务的医护人员们购买食品和饮料。
隔离期间的几节授课,也让我意识到,教是最好的学。隔离结束后,我们回到家,综合“项目型教学”,和“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我开始在把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按照中美两国的中学考点(我是按照加州教师资格考试中的科学科目的大纲捋的),一个一个,做成动画片,配上我们自己改编的歌词唱出来。最开始做的是地理课,亲测效果很理想,丫丫在5岁半的年龄,已经可以讲授中学知识点。
比如本文开头的我重新编曲和填词的《水循环》,用琵琶和尤克里里中西合璧,在《致爱丽丝》的旋律中诠释水的灵动与流畅。
再比如下面这首《岩石圈》,用女孩们最爱的《冰雪奇缘2》的旋律填词演唱:
虽然创作过程很烧脑,但是效果非常好,丫丫参与度和积极性特别高,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也很高,而且自己主动要求一遍一遍的录,直到做到0失误,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我粗算了一下,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求知欲和兴趣,再过2年,到她8岁前,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能达到中学生水平。而且知识会记得很牢固,知识体系也会很完整。
写在最后:
引发兴趣,永远是最重要,同时又是最难的。有兴趣,才能调动内驱力;有内驱力,就会实现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就会加倍。
基础打好,思考习惯、做事方式养成好,孩子的成长将是加速度的过程。英语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教育,是最应该“个性化”的行业,但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因材施教”很难推行和普及,世界各国都如此。这也是我愿意花上大部分时间去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尝试、创新的原因。从孩子刚满1岁起,到现在5岁半,在这4年半的时间,我一直在全身心做好“教育”这一件事,从事事翻书的“教育小白”,到朋友眼中的“牛妈”,女儿丫丫在全方位快速进步的同时,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和突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将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