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的著名小吃绵阳米粉与云南米线有相似之处,但又不是一回事。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用大米做原料,且都如面条般形状。不同的是云南米线是将熟透的米线放入滚烫的鸡汤捂热后食用,而绵阳米粉是用竹漏勺,将米粉在开水锅中“冒”热,盛在碗中,再将汤料浇上后食用。从味道上,它们都有鲜、香、滑嫩的共性,但由于米粉比米线细,所以更要入味些。
绵阳米粉由于快捷(“冒”一碗也就十几秒钟)、价廉(两块五就让你撑个饱)、耐饿(一碗两元钱的米粉下肚,就可管你半天不饿),所以成为绵阳人普遍的早餐主食。绵阳米粉分清汤和红汤,清汤主要有鸡汤、三鲜、笋子、豌豆等,红汤主要为牛肉和肥肠。
绵阳著名小吃之一的席凉粉,成品凉粉晶莹剔透,调料红色亮油,葱花翠绿,在视觉上就让人食欲大开,口感滑嫩爽口、清香微辣,不愧为享誉大半个世纪的名小吃,因经营者姓席而得名,自年出名以来至今信誉不衰。
绵阳梓潼酥饼,是四川梓潼的传统名特产品,原名“薄脆子”,因其发源地是梓潼许州,故又称许州酥饼。梓潼酥饼主要以小麦精粉,菜籽油,化猪油,一级白糖,芝麻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制作。旧时用木炭火,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满月,色泽浅黄,光泽明亮,酥纹均匀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余味回香淡雅等特点。品种由过去甜味一种发展为柠檬、香蕉、椒盐等八种,老幼皆宜,久食不厌,有盒装,套装,规格各异,富丽精美,被誉为食中佳味,馈赠上品,梓潼糕点二绝之一,是居家旅游,营养卫生的方便食品。
梓潼片粉,豆食,特点:色泽碧绿;滑爽柔韧,麻辣酸香。烹制法:烫、拌。此品是四川省绵阳市梓潼乡的著名小吃,被誉为梓潼乡土风味小吃三绝之一。食之有麻、辣、冲之味。秉性尚热,嚼之,柔韧凉爽,给人以寒。一道小食,寒热均俱,阴阳相宜。
江油肥肠素来闻名。卤肥肠、烧肥肠、蒸肥肠,还有专门开胃解腻的醋汤,光这几样就让黄小猫又不得不多吃了几碗甑子饭,直嚷嚷减肥计划泡汤。吃在四川,四川各地在这方面又各不相同。江油以肥肠闻名全川。肥肠不容易清洗,所以清洗肥肠是做好肥肠的前提;江油肥肠以脆为主,做法有红烧、清炖、扁、抄、凉拌等;做出的种类有20--30个菜品,以前好吃的小店有关肥肠、宋肥肠、欧肥肠等等,这些店的肥肠种类全,基本上能将肥肠系列全做完。现如今吃肥肠的店主要以小小吃、建民肥肠、铁门槛、熊氏肥肠店等肥肠店最为火爆,这几家以红烧肥肠为主打,味道确实不错,是江油肥肠店生意最好的店之一。
油旋子锅魁:锅魁中间有一个龙眼睛似的锅魁头,把龙眼牵出、提出来,整个锅魁一层层旋开而不会断,锅魁则层层都酥。制作油旋子锅魁要求精细制作,特别是在和面上。
混堂锅魁:其特色是泡,锅魁泡得老高,现在的蛋糕都无法与它的味道相比。
脆皮锅魁:以香味闻名,有各种馅,锅魁上有一个红印,油亮亮的,令人垂涎,比现在的月饼好吃。
另还有芝麻锅魁、糯米锅魁、腌肉或卤肉夹锅魁以及各种味道与肉馅的锅魁,可达20多个品种。其独特风味与地域特色,将吸引众多本地和外地的食客。
竹山老鸭精选川东竹山农家放养的生态绿色土鸭,配以独特的山珍野味,绿色佐料,精心密制,在经典家常味的背后蕴**特的滋阴补虚,清肺除湿之营养,而独特之口感,其主要区别表现在调味上,味型多样,变化精妙,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赞誉。竹山老鸭将百年豪宴植根于百姓之中,格调清新古雅,价格低廉而不失档次品位,即是商贾豪杰,达官贵人、大宴朋党的理想场所,更是平常百姓、亲朋好友咝五喝六、长聚长新的最佳去处。
绵阳哑巴兔是酸辣口味,兔肉鲜嫩,味道又辣又麻而且带着萝卜的酸香味,闻起来非常诱人。椒麻兔肉中的红椒炒得恰到火候,看上去十分诱人,吃到口中却很清香、脆嫩。怕辣的顾客,还可以选择酸菜兔,肉质鲜美,回味无穷。
因用火烧制而成得名,他又名回回烧馍,俗称锅魁、烧饼、干饼子。他与其他地方制作的五花八门烧馍无论在制作工艺和色、香、味,保鲜、口感上都有质的差别。受到了人们喜爱,享誉巴蜀,成了盐亭地方旅行食品中的一绝。到盐亭不尝尝火烧馍的滋味,是一大憾事。
盐亭火烧馍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相传,人类社会发展到农耕时代,生活方式有了大的改变。年时期,是中华文明起源时代。盐亭古为西陵国,是嫘祖诞生的地方。嫘祖首创种桑养蚕抽丝织绢后,为了改变天下人衣着文明,要到各地传播种桑养蚕抽丝技术,长期在外奔忙。为解决在外期间的生活,便带上了用火烧制的面团。这种面团一冷就变硬,时间一久就变坏,不能长期使用。经长期生活实践作了改进,使面团变薄,但没有质的变化。
回族人有禁忌非清真饮食的习俗。他们在长途的迁徙,放牧牛、羊过程中要自备干粮,火烧馍成了旅途中的方便食品。他们将原来嫘祖时代的火烧面团加入发酵面和佐料,探索出一套制作火烧馍的工艺,保留至今,成了人们旅行中的一种特色食品。
在四川省绵阳市的翠花街,有家经营包子的老店,该店创始于清末,由一位叫房洪兴的人在城区名为窝窝店的地方(现翠花街口)开店而得名。主要经营面食和包子,以家庭作坊的型号司经营糊口。年收为国有企业后,在技术、门面上加以改造,经营仍然以面食为风味为主,且价格公道,生意经久不衰。该店尤以包子最为著名,其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三鲜小笼包、牛肉米粉、百合粥等小吃曾被市食品协会、市商业局、市消费者协会、中国西部交易会组委会授予名特小吃、质量信得过等称号。
早起吃窝窝店包子是绵阳人的口头禅。这种包子外表看起来很丑,像是笨手笨脚的人随意捏拢的。生意太好了,哪有工夫雕琢包子外形。每笼包子下都垫着厚厚一层松针,气味清香是一方面,防止包子烂底是另一方面,窝窝店包子出了名的皮薄。包子好吃,馅好是关键。馅是生熟猪肉搭配(生肉鲜香,熟肉油气重)的,散籽而滋润,朗朗上口,不知俘虏了多少绵阳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