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23”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从年1月1日实施以来距今已经18个年头,我市气象部门对气象法执行得怎样呢?今天,记者在市气象局了解到,近年来,绵阳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力推进,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全市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个、土壤水分观测站13个、能见度自动观测站8个、移动自动气象站8套,地面气象观测站网间距8至13千米,气象观测站网完善度76.8%。拥有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车载移动天气雷达2部、闪电定位仪1套、移动检定系统1套。建成市县双4兆的“双宽带并用、业务分流、互为热备”的气象广域网。市县两级全部建成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和CMAcast卫星接收处理系统,8个国家气象站已全部建成北斗卫星应急通讯系统和双套自动气象站。绵阳气象预报预测能力不断提升,建成绵阳市精细化要素预报系统和绵阳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全市7天以内常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时间分辨率6-12小时,空间分辨率精细到乡镇。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80%、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79%、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82.6%,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30分钟。建立了短临预报业务系统,建立了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历史资料数据库。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进一步现代化,全市装备了8套自动化新型火箭作业系统,升级改造了10套火箭作业系统,提高了人影作业能力和水平,人影装备现代化走在全省市州前列,在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活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气象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保障了绵阳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执行气象法,为科技城建设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绵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蒲明说。(绵阳广播电视台记者:蒋成林)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