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绵阳建成省域副中心,是绵阳历届主政者和万绵阳人民不懈的追求和梦想。正如市委刘超书记在省委十一届三中全会全省经济副中心小组讨论会上所说:“几个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都有潜力,但绵阳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潜力。”饱含了志在必得,舍我其谁的信心和决心!
其实早在年到年之间,由于长虹的崛起,绵阳的综合实力跃居西部第五,重庆直辖后,事实上已经成为四川的经济副中心。由于种种原因,绵阳的优势越来越微弱,成了全国有名的“尴尬老二”,越来越不敢以副中心自居。
年,绵阳经济总量在四川地级市中率先进入亿俱乐部,经济增速重返年前的全省第一阵营,招商引资卓有成效,自信心再次油然而生,于是,市委市政府又重新响亮地提出要把绵阳建设成西部经济强市,四川经济副中心。这对绵阳楼市有哪些重要影响呢?
“绵州虎眼”就省委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绵阳获得的四川省的八点支持着手为大家解析——
一、壮大区域发展重要支点。
环成都经济圈建设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带动其他经济区梯次发展。提升环成都经济圈各城市能级,加快发展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支持绵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支持德阳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解析:以成绵乐为主体的成都平原城市群,是四川最发达的城市群,率先开通成绵乐城际高铁,增强成都对德、绵、乐的辐射能力。高铁对绵阳产业和楼市的影响,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了,成绵之间高铁越来越公交化,半个多小时的时空距离,就好比在路上堵了一会儿车,同城化效应彰显。无论是在绵阳居家,成都上班,还是成都居家,绵阳上班,都十分方便。
而且,在未来,同城融合会越来越强,绵阳的方向是“西部硅谷”,德阳是重装,乐山是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生共容,绵阳、德阳、乐山与成都在房价的距离会日渐缩小。
在这一两年时间,绵阳房价已经由原来成都的六折发展到成都的七八折,这就是同城效应。德阳也紧跟绵阳,上半年,德阳商品房均价上涨了元,打破历史记录。紧接着,就是乐山……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哪里都不可能保持长时间的价格洼地。
二、高水平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
支持绵阳机场按照国家开放口岸标准进行改(扩、迁)建。支持成绵阳新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
解析:机场的流量就是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高度缩影。近两年,绵阳机场流量的增速名列全国前茅,客流增量为全国支线机场第一,这是产城融合发展的结果,外地人来绵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在绵阳公众场合随处可以听到“南腔北调”。绵阳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申报成功,绵阳企业的成本,物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对绵阳的招商引资绝对是一大利好。产业兴则楼市兴。
三、突破高铁瓶颈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
加快绵遂内、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桥)段等铁路前期工作。
加速完善高速公路网,重点推进绵阳至甘肃陇南等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建设。加快实施成都绵阳、广元等高速公路扩容。
解析:道路通,则百业兴。所以,近两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响亮地提出交通大会战,大手笔地“重构一环,贯通二环”,激活城市发展死穴,打通城市血脉,拉大城市骨架。“重构一环”,将一环路向东南方向移动,其实就是把绵阳的城市中心向东南倾斜,带来了经开区、游仙区产业和楼市的兴旺。成绵、绵广高速扩容,不仅进一步让成绵同城化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游仙、三台县域经济的发展。当然,外围交通中,绵遂内铁路尤为重要,这条铁路一旦建成通车,就打通了绵阳向南的出海通道。绵阳向南的开放效应、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内,对安州、三台来说,区位优势的提升,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占绵阳人口1/4的三台,一旦发展起来了,绵阳县域经济弱的历史将会得到根本改变。因此,绵阳人太盼望有这么一条铁路了!届时,将有不少的地产大鳄闻风而动,抢占先机。看,碧桂园不是把三台作为了绵阳的第二个据点了么?
四、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打造绵阳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培育大数据领军企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突破核心技术。
解析:四川大数据产业,除了成都,就是绵阳。年,全国安全服务运营总部、大数据安全实验室落户绵阳,摩拜科技大数据中心落地绵阳,中国(绵阳)科技城大数据产业研究院正式在绵揭牌成立……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一个技术的新领域、也是一个产业的新领域,更是一个应用的新领域。绵阳作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成德绵大数据走廊的关键环节,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拥有良好的基础,更有广阔的前景。大数据产业发达,将有利于绵阳的科技型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同样,绵阳的房企,只开发低端产品,只有遭受被淘汰的命运。绵阳商品房价差在不断地拉大,为什么有些楼盘单价高到一万好几还要抢,有的楼盘低到五六千却无人问津就是这个道理。
任何行业,拿不出与“副中心”相匹配的产品和业绩,都是死路一条。
五、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超常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军民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用好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直通车”机制。完善专项支持政策,在重大项目布局、创新人才激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快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
解析:如果说,省委的若干支持是绵阳与其他城市共享,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一文中,这一段却是对绵阳专门的阐述。这也是绵阳成为“副中心“的基础和优势。若干政策的专门支持和倾斜,还会吸引一连串的重大投资布局绵阳。过去,大房企来绵阳总是以俯视的眼光看绵阳,要求政府用招商引资的方式,要尽各种优惠政策来赚绵阳人的钱。如今,有关领导说,“外来地产大鳄想入驻绵阳已经排了一公里远了!”很直观的反映说是:要地?挂牌拍卖,你爱来不来!不把土地款交清不发预售许可证!这是用实力说话的时代,这种局面在绵阳将越来越成为常态!
六、集聚和用好战略科技创新资源。
以成德绵为核心区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创新驱动发展人才示范区。争取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争取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落户四川。实施全省十大科技专项,部署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联合基金,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投入。
解析:年,绵阳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仅次于成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京东方、惠科等高科技巨头来绵发展绝不是偶然。绵阳正在跟踪的巨头还很多,庞大的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激增对楼市的需求量。产业是房地产发展的引擎和保障,你买的房子,想不保值增值都难!
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
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优选实施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和个人,给予相应配套奖励。对在川转化应用的重大成果,给予特殊支持政策。支持开展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和产业化示范。加快国家重大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支持省属高校内涵式发展,创建一流学科,加快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完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立法。
解析: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这是国家的战略行为,绵阳走在了西部城市的前列。这也是绵阳成为“副中心”的实力和底气。年,中物院投资亿的某重大装备项目落户绵阳,年5月29日,绵阳军民融合产业园首期签约项目投资达亿元。楼市呢?必然要顺应这一需求,进行差异化,高端化、甚至定制化发展。这既是方向,也是潮流。同时,也会加速个体户式的小开发商走向死亡。
八、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
加大国有资产重组整合力度,引导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向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集中,加快培育一批“千亿国企”。
解析:目前,长虹是四川唯一一家营收破千亿的本土企业,而且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本土企业。绵阳能有今天,长虹功不可没。昨天,绵阳命系长虹;今天,长虹对绵阳仍然举足轻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虹,就不可能有京东方和惠科的到来。虽然长虹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掌舵人的重大失误,走过了一些弯路,受过了一些挫折,但仍然能做到千亿级的体量,解决七八万人的就业问题,对于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国企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非常了不起了。所以,作为一个绵阳人,应该对长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绵阳建设四川副中心,仍需要长虹多一些责任和付出。想想看,如果绵阳有二至三个长虹,哪会轮到四川副中心七雄争霸?
对了,说到七雄争霸,是指四川省拟定的绵阳、德阳、宜宾、南充、泸州、南充、达州和乐山这七个种子选手,也就是年经济总量排在四川前八的这几个。主要是因为绵阳虽然领军地级市,但却没有绝对的优势。其他几个选手照样可以站出来与绵阳比划比划。差距就是一个大项目就可以改变城市经济排位。所以,四川省并没有急于把四川副中心的桂冠送到其中任何一座城市头上,还要“等等看”。
但明眼人一看,省委是拉几个城市来作陪衬的,借此敲打和激发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虽然紧随其后,逼近亿大关,但照绵阳去年的发展速度,想超越几无可能,绵阳一发奋,就会甩开追兵。在“亿”这一档上,泸州、达州、乐山和绵阳更不是一个级别。
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省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建设副中心的小组讨论会上说,“相信经过几年努力,四川一定能够形成一个甚至几个经济总量0亿元到亿元左右的城市,我们自然会敲锣打鼓把“副中心”的桂冠送到它的头上。”
照这两年的发展势头,绵阳有望在年经济总量突破0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四川经济副中心。
绵阳人,准备好了么?要来绵阳求发展的地产商,准备好了么?反正虎哥是看到,碧桂园、绿地、融创、景茂、蓝城……一长串的名字,已经竞相跨入绵阳的门槛。一座规划为万平方公里,万城市人口的产业大城、宜居大城,正徐徐拉开大幕!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