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组建医联体送优质医疗资源到基层
2月26日上午,在绵阳市医院心内科CCU病房,刚脱离危险的54岁的盐亭农民李晓华仍心有余悸,“如果不是转诊及时,很有可能就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 2月22日,李晓华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医院诊治过程中,病情不断恶化。医院所在医联体取得联系后,只用了半小时,李晓华就被送进了绵阳市医院。“这种严重心力衰竭并伴有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患者,医院的条件和技术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及时转诊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救治。”李晓华的管床医生朱吉燕说。 为了优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年起,绵阳由优质医疗资源单位牵头,陆续组建了24个医联体。以绵阳医院牵头的医联体为例:共63家各级医疗机构,范围涉及盐亭、三台、北川三县和安州区。 通过畅通转诊渠道,医医院转诊病人超过人;同时,医院还要当好“老师”:医院提供各种人员技术培训超过人次,下派专医院坐诊、会诊、查房、技术指导多人次,开展三四级手术人次。 通过医联体,绵阳已无因转诊不当、转诊不力的医疗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病人对双向转诊满意度达95.7%。
(薛世荣祖明远)
绵阳命名24个市级“法治示范小区”
记者2月24日从绵阳市依法治市办获悉,为进一步前移法治宣传阵地,培育物业小区法治文化,绵阳市近日完成了个“法治示范小区”创建工作的检查验收,对其中24家达到市级“法治示范小区”标准的小区进行命名授牌。 去年底,该市组建4个检查小组对全市申报“法治示范小区”的单位进行检查考评。结合创建要求和考评标准,日前评选出24个市级“法治示范小区”。检查验收过程中,检查组深入到小区中,对照创建标准,对申报“法治示范小区”的资料进行了检查核实,实地查看了法治宣传长廊等设施建设情况;现场与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交换意见,听取“法治示范小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后期“法治示范小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绵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法治示范小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健全了小区管理、服务规章制度,完善了各项监督机制,推进了小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小区法治环境。据悉,该创新机制受到省级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来源:四川日报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