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年全国市、医院院长培训班(四川绵阳)医院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监督处处长张峘宇、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丽英、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杨静、绵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何承平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国部分市、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共余人参加培训。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医院管理、提升院长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希望和要求。
开班仪式结束后,医院举行了中医药文化广场雕塑群揭幕仪式,与会领导共同为萧龙友、蒲辅周、李孔定三位绵阳籍名中医雕像和《医之魂》主雕塑揭幕,萧龙友、蒲辅周、李孔定亲属参加活动。
在随后两天的培训中,9位专家医院管理这一主题,围绕重大政策解读、专科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作了专题授课。
多知道一点从古蜀文明到科技新城,绵阳人民谱写了历史的灿烂与厚重,中医药事业为护佑生长在这一方水土的人们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两万年前的上古先民耕耘这一方水土开始,绵阳一直未发生如西方因瘟疫蔓延而人亡城空的历史惨剧,这也与绵阳中医药学的相对先进和发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绵阳历代良医辈出,萧龙友、蒲辅周、李孔定就是不同时期的三位名中医代表人物。
▼
萧龙友
(-年),名方骏,号息翁,解放后别号不息翁,四川省三台县人,誉为北京四大名中医之冠,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
幼读经史,为清末拔贡,任淄川、济阳知县,年奉调入京,历任财政、农商部参事等职。自学中医,亦政亦医。
年弃官行医,在北京挂牌“萧龙友医寓”。年,与孔伯华共同创办了北京国医学院,培养了数百名中医人才,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设立中医学院的议案,被政府采纳。年我国第一批四所中医学院成立。
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临床擅长治疗疑难病症,在儿科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重视辨证论治,主张四诊合参。
年川中霍乱流行,与陈蕴生医师用中草药救治,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他擅文史、工书画、好收藏,解放后将自己平生收藏的书画等珍品捐给故宫博物院,价值连城。身后留下了大量医案,由后人重加整理,发扬利用。论著《现代医案选》,多为医者所收藏研习。
▼
蒲辅周
(—年),原名启宇,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一个世医之家,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精通医道、名闻乡里的医生。
11岁时,由其祖父讲授医书。15岁起,白天随祖父临床侍诊,入晚苦读到深夜。他以《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基本研读之书,以《外台秘要》、《千金方》及历代诸家之书为参考之学。经3年的苦读与侍诊,蒲辅周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8岁开始独立应诊。他牢记前人“医乃仁术”之教诲,将名字改为辅周,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
临床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将伤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辨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其治病主张灵活辨证,反对泥古不化。年,蒲辅周至成都开业,数年后返回梓潼行医。年被选为四川梓潼县商会评议员。年被选为四川梓潼县第一区区长,数月后因病辞职。在此期间,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年倡议成立了梓潼县“同济施医药社”。
年,有感于时事日非,且不屑与地方政界同流,蒲辅周又赴成都行医。同时,在成都亦办起了“同济施医药社”。
年,梓潼霍乱流行,蒲辅周闻讯后,立即汇银元和处方一张,要他弟弟们将治疗霍乱的药方抄录后四处张贴,广为宣传;把所汇银元买成药品,半价发售,贫穷的分文不取。
年,成都麻疹流行,蒲辅周常涉水到御河边和城郊劳动群众聚居区,为他们免费诊治。
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蒲辅周奉命调京工作,被安排在医院内科。年任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内科主任,年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并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职务。
其著作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治》等多种。
▼
李孔定
(─年),四川省蓬溪县人。曾先后担任绵阳中医学校副校长、绵阳地区中医学会会长、绵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绵阳市委主委、医院主任医师等职务。
年毕业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受教于任应秋、胡光慈等名家,是绵阳及至川西北地区中医界一代宗师。
“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厚古尊今,不拘门户,文、史、哲,诗、词、赋,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并广泛收集古今名医验案和民间验方偏方,通过临床验证总结、整理提高,为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病专药专方相结合”,“临证内服与外用并重,药疗与食疗兼施”,“急症用药宜重宜专”,“诸般杂证,调理脾胃为先”,“肝毒致热,治以清热透邪”,“治肺需活血”等观点,强调补而不滞,攻而不伤,顾护正气,以平为期。
遵循经典遣法,重视民间验方,能识用草药多种,自制新方40余首,屡试不爽。
擅长诊治结核、胃病、过敏性疾病、痛风、糖尿病、皮肌炎、卵巢囊肿、复发性口疮、小儿疝气、妇科经带等疑难病症。是国家第一、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首创绵阳市中医高级研修班,先后培育杏林学子上千人,独特的中医师承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受到广泛好评。
先后编写出版《温病三字经》、《新编药性歌括》、《绵阳市现代名医录》、《李孔定论医集》、《新方实验录》等8部医著,参编《中医奇证新编》、《中医精化浅说》、《长江医话》、《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中医临床与展望》、《〈伤寒明理论〉阐释》、《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证卷》、《重审十八反》、《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中医自然疗法》、《中医治学经验》等14部医著,审定全国中医中专教材《古典医著》和医著《医中百误歌》、《巴蜀中医文论》、《冉氏方剂学》4部医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2篇,获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
猜你喜欢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法纪在我心、廉洁伴我行”巡回演讲动员会
◆中医专家总结的养生祛病方,降脂、降压、降糖、降火方都全了!
◆床上一早一晚做这几件事,你就知道有多养生!
◆办照办税跑银行还有哪些不方便?来这里,投票解决你的“堵点”!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