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定绵阳到主体厂房成功封顶,只用了天,这样的速度是绝无仅有的,绵阳做到了。”在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监JAMES眼中,“绵阳速度”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吸引力。
有人说,每个城市都有一台时光机,它标注着重要时刻,决定着发展的节奏,更指引着城市的未来。
翻开绵阳发展史册,建市3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无异是绵阳的“高光时刻”,为绵阳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全国版图中找准了“航向”。
接续奋斗,是绵阳的使命;勇探新路,是绵阳的命题。
一个强劲的“磁场”正在形成。一方面,绵阳工业加速转型升级,离不开绵阳巨大的创新活力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两新产业”的根植和融入,也为工业发展的“腾飞”添加推动力。
日前,在国家技术交易中心服务大厅内,来了一位“老熟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而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的到来却不是寻求技术“联姻”。
“以前查询相关信息要去重庆才行,一来一回时间都耗在路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不出城就能查询信息,办理军工资格认证等,打破了企业信息壁垒。
与交易中心一楼之隔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同样让在绵企业“踏破门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共享经济理念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将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资源与企业研发需求成功对接,实现了政府、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三赢。”
绵阳创新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创新资源的加速集聚,让越来越多的在绵企业享受到中国科技城这张“金字招牌”带来的红利。
另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数据,也有力印证了绵阳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果。在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在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揽”26项大奖。和传统观念中高校打主力不同,由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项目占14项、占比54%,企业再次稳站绵阳科技创新“C位”。
除了搭载体、强保障、给支撑,中心问题环节也在抓紧突破。从一开始,绵阳就从制约工业转型升级最关键的问题抓起。
年2月,《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年)》印发,确立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生态营造、创新活力激发、创新产业壮大、开放合作深化、发展环境优化“六大工程”,致力于破解科技城建设中的难点、堵点,为科技创新“开路”。
时隔一个月后,绵阳收到了来自省委省政府的“大礼包”。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意见》,从简政放权、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20项支持政策事项,全力推进科技城建设提速。
没有的,有了!将死的,活了!弱小的,大了!千千万万个案例的背后,科技城建设的持续推进,为绵阳工业稳增长和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绵阳,空中出现影响民航安全的“黑飞”无人机!令人惊魂的事态刚出现,便立即得到了控制——九洲防控公司研发的“大盾”无人机管控“察打一体”系统,KO“黑飞”无人机不超过4秒。
“科研人员持股计划,极大提升了大家的科研主动性!”九洲防控公司负责人表示,其母公司九洲集团近年来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低空防御项目研发成功后,将其从集团本部分离,单独成立九洲防控公司,实施科研人员按比例持股,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早在年,绵阳入选全国首批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这是创新机制的深度改革。九洲集团科研人员持股计划正是源于这项改革。
在这个嬗变的过程中,除了“市场的手”之外,“政府的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绵阳拿出真金白银,设立了“科技城人才计划”。年,71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入选,给予总计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资助。这也是第二年给的这笔专项资金,重点支持“6+8”产业项目的创新创业团队。
光联讯通5G超高速光模块创业团队获得了万元的人才资助资金。创业团队带头人陈卫中表示,有了这笔资金可谓如虎添翼,光联讯通将朝着建成西南最大的5G网络建设关键元器件研发生产销售基地的目标奋斗。
“要打破过去那种认识,不要认为一个高待遇就能把人才留下来,没有好的事业平台,那高待遇也只是一个‘金丝笼’,难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科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绵阳是中国科技城,除了让更多科研人员打开门、推开窗走进市场外,另一个重点就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之光照进现实。
如何给支撑?五年来,绵阳精准支持培育主体,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量身定做了“三个计划”,加速壮大企业群体。
从市经信局给出的一个官方数据上,能窥见一二。绵阳规模工业企业由年的户增加到户,其中4亿元以上企业由年的70户增加到户。
市经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勾承宽介绍说:“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领航计划’,推进龙头示范企业做大做强,发挥核心示范作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登峰”计划,引导企业找准定位,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目前在绵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维持在户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涌泉计划”,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前端发展的各种难题,助力企业加速成长力企业加速成长。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林介绍说:“每隔一段时间,企业服务专员就会到我们公司走走,送来最新政策,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
不仅仅是企业服务专员,如今,绵阳的干部都愿意到“一线”找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转变的第一步,在于理顺机制体制。年一开年,绵阳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动作频繁:先后出台《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调整相关部门职能……其背后是清晰的目标——力争到年底,绵阳市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优化营商环境难不难?难,因为这是个系统工程,直面大量的企业和群众,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
所以绵阳的做法也很直接: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向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
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为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出“硬实力”。去年8月,企业诉求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企业在生产经营或办事环节中遇到任何难题、痛点,都可登录服务平台反映诉求。平台通过横向连接政府部门,实现对企业诉求“一管到底”。
“立柱架梁”还要“落地生根”。年,绵阳围绕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开药方”“通经脉”,构建以专线、专网、专窗、专员、专班为核心的“五专”机制,打造服务企业“升级版”,为企业咨询、求助、投诉提供“零距离”服务,让市内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正如,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的一样。“如果没有政府的倾力服务和帮助,企业很容易摇摆、打退堂鼓、止步不前。我们新生产线的快速投产,离不开绵阳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来源:市经信局宣传培训科
绵阳日报
往期新闻□绵阳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①:路子怎么走?□绵阳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②:结构怎么调?□绵阳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③:企业怎么转?□绵阳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④:项目怎么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