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报记者汪晓东
近年来,为优化园区营商环境,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壮大,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国家财政补贴办法”,这些政策旨在引导和激发各地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然而,国家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大礼包”在一些地方似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给营商环境的改善带来诸多不明因素。
“总经理被解职后,还能通过材料、数据,相关资质、印章等获得国家财政金补贴是一种什么行为?”四川绵阳金达诺公司董事长罗兴煌感到困惑,“事实上,作为基层主管部门,绵阳开发区经信局的态度尤为关键。”
董事长举报总经理
令人意外的是,举报杨安泽的人恰恰是四川金达诺公司法人、董事长罗兴煌。
年,罗兴煌受四川绵阳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从东莞来到绵阳投资办企业。在筹划内迁四川的过程中,认识了杨安泽,在双方的多次接触中,杨安泽建议罗兴煌内迁建厂,由杨安泽牵线,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能享受很多优惠政策。
其时,绵阳经开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沿海企业内迁,制定了很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牵线人也有一定的招商奖励。
“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之杨安泽在绵阳的人脉和社会资源让我觉得欣喜异常。”罗兴煌告诉记者。仅仅数月之后,年12月,罗兴煌便与杨安泽签订了最初的“合作协议”,合作成立四川金达诺科技有限公司,杨安泽出任总经理。
年8月15日,金达诺科技产业园区开工奠基仪式在绵阳经开区隆重举行。由杨安泽负责厂房的修建。然而让罗兴煌感到意外的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两人的矛盾开始逐渐显现。
年11月11日,罗兴煌委托了四川志和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对工程款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意见书,审计结果表明,项目工程款应当为万元。而冯宗德(这个人什么身份?)之前提交的工程结算价高达万元(还不包括总坪款万元)。罗兴煌认为,杨安泽在建设施工中共计虚增工程价款近万,就此,两人彻底翻脸,罗兴煌盛怒之下解除了杨安泽总经理职务。
绵阳经开区经信局党委书记李代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证实两人矛盾源于工程款结算。
罗兴煌称,在清理杨安泽的办公室时,发现杨安泽留下大量证据材料,其行为涉嫌违法。罗兴煌认为这种现象有违国家补贴科技发展初衷,助长不劳而获歪风,不利国家西部发展战略部署和当地经济良性发展,于是提请有关部门予以核实、审计,并表示愿意提供支持配合,但至今未获回应。
艰辛维权信息显示,四川金达诺科技公司是绵阳科学技术局、绵阳市财政局、绵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绵阳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联合认定的科技型企业。
而金达诺科技能获得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的关键人是曾任该公司总经理的杨安泽。正是两人之间的矛盾,使得罗兴煌开始警惕起来。
据罗兴煌提供的《年省级财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评审资料》、《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制草案项目》、《年四川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申报材料》等资料显示:年6月,在金达诺公司还没在绵阳正式生产时,杨安泽以“年产平方米自主专利节能LED两面翻显示屏”名义,申报年省级财政创新驱动罗兴煌告诉记者,既然没有在绵阳正式生产,公司在纳税很少的实际情况下,是如何通过绵阳经开区经信局审核并领取上述发展专项资金的。
“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国家在年3月1日起开始实行认缴。”李代发认为,实缴改为认缴的好处是降低公司的门槛和成本,对于认缴经信局不需做过多检验。
在罗兴煌看来,杨安泽熟知国家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和申报流程,造成年省级财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和年中国制造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项目(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两笔资金流失。他曾向绵阳经开区经信局及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多次举报,但都未获回应。
李代发认为,绵阳经开区经信局是按照四川省经信部门和财政部门指导意见开展工作。“比如省里指定某家企业,我们只是监管财政资金是否‘躺在’财务睡觉,有没有及时发放给企业。”他告诉记者。
对于财政资金补贴使用的监督,李代发告诉记者,绵阳经开区经信局只是配合协调上级经信部门,关于金达诺公司的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发展资金的使用情况,绵阳市经信局已经通过监督核实。
年,杨安泽在被解除金达诺公司总经理之后,以“节能型LED两面翻显示屏产业化”为由,再次以金达诺公司名义申报“年中国制造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杨安泽被解除职务后,何以通过经信局获得年中国制造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这让罗兴煌感到不解。
“此次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并未通过绵阳经开区经信局,完全由上级经信部门直接对接企业。”李代发书记告诉记者,事实上,绵阳经开区经信局没有经手此次项目,具体细节并不知情。
但李代发称,申报“年中国制造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万元。目前已退回财政,有没有回到省里尚不清楚。
罗兴煌向记者表示,年,杨安泽在被解除金达诺公司总经理之后,居然还能有金达诺公司的印章,通过没有审核的财务数据和交易记录获得项目?维权的目的是减少国家损失,但维权之路却稍显漫长。
亟需重拳整顿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对各级纪委监察机关查处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9起基层腐败案件,集中进行了点名道姓的通报曝光。其中,广西通报13起,位居第一;山东通报7起,位居第二;甘肃通报6起,名列第三。在通报的案件中违规骗取国家补助款、冒领粮食补贴款、挪用土地补偿款、挪用专项补助资金等现象很严重,达到40多起,约占通报总数的一半。
其中,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孙庄子村党支部原书记孙玉海以自己和他人名义,先后两次虚报种粮土地面积,骗取国家种粮补贴款据为己有的问题,孙玉海被开除党籍,追究刑事责任;广东韶关市乐昌市乐成街道红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国雄骗取涉农资金补偿款问题。被开除党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东崖头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玉祥虚假冒领国家奖励性住房补贴奖励基金问题,被开除党籍。
此外,财政补贴信息透明度不够、法律规定不健全导致违法成本低等,事后审计也无法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从主观上讲,是一些人持有“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反正是国家的钱,给谁不是给,还不如给自己谋些利益”等错误观点,想方设法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预防和惩处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行为,堵住财政资金的跑冒滴漏刻不容缓。对此,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力度,盯紧“审批权”,找准“责任人”,严查“利益输送”,做到违法必究,让违法谋利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此外,还要推动各项财政补贴政策的法制建设,除完善财政补贴资金的审批、发放、监督等流程外,更要着力推动有关法律的修订完善。
在申报国家财政补助潜规则盛行的今天,在加大执法打击措施的同时,更亟需有关部门共同重视,以构建清正的营商环境,保护国有资产不被流失,维护遵纪守法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合法权益,助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编辑:中企陕西编辑朱博转载请按照格式注明出处◆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上)◆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中)◆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