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绵阳的名字有很多,涪县、统睦、涪城县、巴中县、巴西县、绵州、绵县,绵阳这个名字诞生在年。在城北二里有一座绵山,自古有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的说法,而当时的县城在绵山的南面,绵阳因此而得名。
因水而成的区名涪城区涪城区位于绵阳市中部偏西,地处涪江西岸。历史上涪城因治地近邻涪水(今涪江)得名在西汉高祖六年(前)置涪县,后晋永嘉元年(年)改名涪城县。
游仙区游仙,是三国故地,古绵治所。位于巴蜀腹地、涪江以东,因东汉高士李意期仙游此地而得名。在游仙不仅有许多风景名胜,还曾出过涪翁、苏易简等历史名人。
因历史而成的县/市名梓潼县梓潼,在古时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是蜀国领地。秦王朝开始在蜀地实行郡县制,梓潼县始置,隶属秦国蜀郡。至蜀汉炎兴元年(公元年),曹魏遣大将军钟会、邓艾伐蜀,后主刘禅献城投降。魏灭蜀后,将蜀国划分为梁、益二州,梓潼郡仍置,隶属魏国梁州(州治今陕西汉中),仍分领蜀汉时所属七县...
如今的梓潼是我大绵阳境内的大县,共有11镇21乡,境内的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县和梓潼县一样,三台县在历史上早有得名。春秋战国时期三台县是蜀国酋长郪王国辖地。西汉高祖六年(前)便是置县之始,当时名为郪县,隶属广汉郡。现在的三台县是四川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之一,有汉、回、藏、羌、彝、满、白、土、维吾尔、蒙古、苗等11个民族的人民居住于此。
盐亭县盐亭县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元妃——嫘祖的出生和归葬之地,也是古郪国的一部分,也是古郪国的盐场所在地。古称“潺亭”、“秦亭”,因境内多盐井,盐卤出产丰富得名盐亭。
平武县位于绵阳北部的平武县是著名风景区九寨、黄龙之门户,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在历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周秦时期平武就是氐羌民族聚居之地,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后来改称“平武郡”,在唐高祖武德元年(年),改平武郡为龙门郡,其年又加一西字,称西龙门...
安县安县在古时也称“安州”,境内设县始于东晋。此前,安县大部分为涪县境域(涪县:今绵阳市涪城区),先后隶属广汉郡和梓潼郡。安县著名景点众多,主要有千佛山、罗浮山、白水湖、姊妹桥和文星阁等。
江油市江油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正始二年(公元年)就已经被设为江油郡,后来改称江油县。东汉设置的德阳县,以后历经演变,到隋初县境分置阴平、昌隆2县。以后又几经演变,至南宋时江油县治迁入县境后,分置江油、彰明2县。在年江油设立为直辖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油市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因民族而成的县名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简称“北川”,是一个民族自治县。在北周武帝保定四年()就已经设置有北川县。50年代后,废除民族压迫制度,实行民族平等。因为没有进行民族识别,大量羌、藏民因其外表特征不明显而长期被视为汉族。80年代初,根据民族政策和羌、藏等少数民族的要求,陆续甄别、恢复其族别。北川县内相继建立了21个羌族乡和羌族藏族乡。在年6月,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