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绵阳?平武
大型摄影联展
主办单位:平武县人民政府、绵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承办单位: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平武县委宣传部、东莞市摄影家协会、绵阳市摄影家协会
绵阳是李白出生地,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科技实力雄厚、高端人才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5.12”汶川地震十年,绵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绵阳人民,至今广泛传颂着“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解放军好、灾后重建好、对口援建好”的动人故事。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中外文明的虎门销烟就发生在东莞。现在,东莞是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中国最具魅力和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是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十年举办地,中国摄影之乡。
这次影展共四大版块:一是《朗姆的味道--古巴》,是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摄协主席李志良创作并在多地巡展。异国风情影像来到白马山寨,将给你带来古巴特产——朗姆不一样的口味。二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东莞市摄协原主席、老朋友陈锦波三年近十次到平武白马乡的最新力作《云端上的古寨--垰崼》。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酷爱白马民俗人文,上山寨、访农户、自费单独创作,其精神便使人敬佩不已。三是“黄江杯”东莞市第六届摄影展览(艺术类),近60幅精美的图片,不光体现东莞摄影人的总体水平,还重点诠释了东莞多个文明建设的成就。四是绵阳本土摄影家近年来创作的大美平武影像,这些风光人文、纪实记录,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着平武生态文明的绿色之美,历史人文的厚重之美,改革开放的活力之美。
古寨情结
——垰崼(上壳子)拍摄印象
图/文
陈锦波
垰崼(kadie),是白马藏语的称呼,意为“云雾中的地方”,俗称“上壳子”。
垰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境内白马王朗藏寨中的一个小村寨,距绵阳市区约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8′46″,北纬32°46′11″。这村寨背靠桑纳日珠神山,南望查惹格雪峰,海拔米,雪山脚下,云端之中,高原之上,犹如仙境,是白马人聚集区最高的山寨,又被“云端上的古寨”之称。
白马藏族乡的伊瓦岱惹村上壳子寨(垰崼),海拔近米,云雾缭绕,风光旖旎。
平武县白马藏族乡距绵阳市多公里,海拔米。白马藏族乡党委、人大主席团及政府有关部门设在王坝楚,管辖10个村、18个寨子,目前全乡有人口多人。
进到山里,还看见了政府当年在山边筑建的“计划生育”的宣传画仍在山边显得格外醒目。
白马藏寨是一个部落,共有十八个寨子,垰崼就是其中的一个寨子,而且比较原始,古朴。据有关史料记载,垰崼在年曾受到胡宗南中央军的洗刼,到解放初期只剩下五十多户。由于这个寨子是白马山寨中海拔最高,交通最不便利,生产、生活条件最差,村民就医、孩子就学问题突出,使得这个村寨的人口不断向山下王坝楚墟集迁徙,到4年只剩下十八户、84人。5年当地政府出台高山移民政策,村民陆续搬迁,垰崼只剩下70多岁王高乃、若门早夫妇和王岱、女女夫妇两家以及49岁格绕才里(单身汉)三户、5个人成为最后的“家园守护者”。山寨上只剩下一排排、一座座两层的泥土杉板房,三户留守山寨的老人日常劳作就是靠每户开垦的土地(山地是有的,只是限于他们年老体弱未能垦荒太多),种养的只是土豆、莲花白和几箱蜂蜜,闲时多在家里对着火塘,或坐在家门口抽着自己种的“兰花烟”(旱烟)消磨时间,能陪着他们的是一只小狗狗。他们种的土豆、莲花白和酿的蜂蜜在收获季节时候,他们的儿女为他们捎下集市卖钱,再为他们买些食品、日用品带上山,“春风吹到玉门关。
白马藏人信奉和崇拜自然神灵,他们认为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物都有神灵。他们崇拜山神、水神、火神、树神、天神、土地神等。每年的祭山神日,他们都宰羊敬奉;在山上不时见到敬奉后的羊头骨骼。
垰崼的村民虽然都迁徙到山下居住,山上只剩下三户共五人“留守”,当地政府仍为他们铺设电线,解决他们的生活需求。
这里海拔、山势够高,电信部门要在这里架设通讯设备,经常遇到一队一队的马帮驮着材料从山下走来,也为静谧的山寨带来一道生气。
作者为垰崼寨五位“家园守护者”在茶惹雪山前合影留念。
王稿乃的女儿乔女子也经常带着大米和食品从山下到山上来看望父母和公公婆婆。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古老的山寨也在开始发生变化。为了摆脱垰崼(上壳子)的穷困,绵阳市民族宗教局和平武县政府拨给经费垰崼进行保护古寨,维修加固丢空的房屋,寨子里的村民实行股份形式,自发成立了“云端上乡村旅游开发合作社”,依托这里的高山气候、古老的村寨文明和山寨上面的原始森林草坪等自然风貌,进行整修道路,翻新旧屋,兴办农家乐,发展户外活动和乡村旅游。每天都安排社员在寨子里值班,负责接待客人们的到来。
年8月,当我第十次走进垰崼这个古老的村寨采访时候,垰崼竟呈现了另一番景象。原来一些荒废即将坍塌的房子得到维修和加固,村民们在屋顶上重新铺设瓦面,房前屋后盛开着大片的荞麦花、格桑花和向日葵,把山上装扮得格外美丽,这与我三年前的到来形成强烈的对比。此时,我见到了一群来上海、浙江的游客带着小孩前来体验这里的原生态生活,有的游客带来锅瓢、食物来这里进行开灶野餐,一边食一边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寨子里已经十多年没有举办“白该”的出师礼,在值这次祭拜山神的法事举行十分隆重,在茶惹雪山下摆好筵席,让全寨的人团聚力量,以重振垰崼的兴旺和推动山寨的旅游项目开展。
他们按传统的做法,用竹子、木条做起各种供奉山神的“神具”。
“白该”们十分虔诚地用各色彩纸做了剪纸、小彩旗,扎起山神的化身“霞道”。
在祭拜山神的准备工作上,他们用青稞荞麦粉做成各种各样形象的“牙汝”。
为了亲身体验垰崼的原生态,我们决定在山上住宿一晚。好客的垰崼村民对我们非常热情,帮我们搬行李、扛摄影包,为我们安排住房。以我过去外出到边远地区采访拍摄的习惯都会带上睡袋的,当我进到房子里却让我愣住了,干净的木板吊脚搂,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和柔软的被铺,我带去的睡袋派不上用场了。同时屋内还设有马桶卫生间,屋外还装有自来水管引着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对我这个无茶不欢之人是最好的不过了。
大“白该”格格保留和收藏了白马藏寨传统而古老的经书、“扒该”(做法事用的法具)。白马藏人信奉“白莫”、“白该”(译音,是白马人的祭师)。白马人每年举行的祭山神或婚丧以及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要请“白该”作法,念“白莫经”。
在祭山神的祭祀中少不了要宰山羊,他们正在把刚宰好的山羊挂在山前的帐篷中待祭拜使用。
劳介如在出师礼的法事上接受“白该”的“考核”。
每到祭山神或遇上举行“白该”出师礼的盛大法事,全寨子的男女都穿戴盛装参加。
法事到最后尾声,大“白该”按传统习俗起舞向山神叩拜,祈求全寨人、畜兴旺,人人安康。
晚餐虽没有我们广东的龙虾、海鮮等菜肴,只是豆拌饭和在火塘上用铁砂锅炒的莲花白、土豆片和勲腊肉、烤土豆,令我们垂涎欲滴;喝着他们山寨里自己酿的蜂蜜酒,让我胃口大开,饭量比平时在家里大增一倍。席间,白马人为我们唱起白马语的祝酒歌,分别向我们敬酒,整个屋子里洋溢着一派热闹、和谐的气氛。
山寨里头几户人家除了自耕自种一些瓜菜以外,王岱大爷自己动手做蜂槽养蜜蜂产些蜂蜜。
作者一行到上壳子寨采访拍摄,女主人诺门早忙着在火塘边洗菜做饭盛情款待我们。
王稿乃大爷家中的储物室掠着最高级的食物——勲肉(腌肉)。当我们在他家用餐,他就拿出这“勲肉”来款待我们。
唱歌、跳舞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传统的唱腔、曲调、舞蹈在这里保存得很好。此时虽然是暑天季节,但由于垰崼山寨海拔够高,太阳下山后凉风飕飕,气温只有15°左右。晚饭后大家聚在屋子里围着火塘边饮着茶、喝着酒边聊天,有说有笑。聊到高潮时候敬酒、唱歌,在场各人都轮番唱,当然我也少不了献上一首“青藏高原”。屋子里炉火熊熊暖融融,歌声、笑声飘出屋外嘹绕着山寨,给宁静的垰崼增添了热闹气氛。
夜幕降临,帐篷里传出阵阵的诵经声和“咚咚”声的羊皮鼓声音在茶惹雪山下的垰崼寨来回飘荡,让人更感觉到这个古老的山寨有一种神秘感。
这天也适值是劳介如(王玉龙)“白该”出师礼。寨子里举行“白该”出师礼是一件很隆重的盛事,全寨男女围着篝火起舞,又唱又跳直到天亮。
太阳轮迥,星移斗转。十年前荒废了的垰崼将要消逝,十年后的今天,在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变得鸟语花香,逐渐重现生机。平武县白马藏族的垰崼山寨正在把历史保存下来了,让桑纳日珠神山、查惹雪峰重新露出了笑脸,让人们终于看到了垰崼的希望和未来。这让我三年近十次走进垰崼采访拍摄,记录下这还没有消失的传统,让我为历史留下垰崼(上壳子)曾经的一页。
①乔女子已搬迁到山下王坝楚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吃摊;没人光顾的时候就在家里车缝衣服,以贴家用。
②学美,格格的妻子,务农。平时都在家里做家务和闲时也编织花带。
③尼玛,垰崼寨合作社总经理,在王坝楚墟集经营一家小旅馆。
④茨旦吉,师从格格,是一位有文化的“白该”;在白马王朗天友旅游开发投资公司工作。
乡亲们不想让自己的村寨再荒废下去,她们在绵阳市民族宗教局、平武县政府的资助和支持下,进行开展保护古寨的维护和加固工作,还成立了“平武县云端上乡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主动出劳动力对山路、山地和房子进行维护,开发旅游项目。(图为村民们在平整土地、清除杂草、治理荒废的村寨)
村嫂们把寨子里丢荒多年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枱子、板床搬进房子里面,随时迎候到山寨上旅游的客人。
山寨虽然丢荒很长时间,但经过村民们的环境治理,种上一些野花,让这里增添了几份美好的景色。
村寨的法事举办结束后,全寨男女老少笑逐颜开,垰崼寨有了第一次的大合影。
祝福垰崼!这是我对垰崼古寨的情结!
陈锦波,广东东莞人,(7—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年)中国工业摄影协会理事;(6—年)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摄影理论委员会主任;(—年)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曾任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顾问,港深珠澳摄影联盟顾问,中国(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老师,中国(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深圳分院顾问。
摄影作品曾被送到北京、浙江、湖南、四川、广州、珠海、广东韶关、阳春等省、市和海外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有关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收藏。
展览作品共计58幅,由珠海兰格影艺坊·爱普生艺术微喷工作室制作完成。
珠海兰格影艺坊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你的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图文来源:兰格影艺坊(中科医院曝光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