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上实际有这样一个‘潜规则’,即楼盘项目所有的存量利好已经体现在了价格上。
这种存量利好不仅包括现有的商业、交通、学校配套,也包括已经公布、即将兑现的配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价格已经“反映”了配套,那么再去评论“哪个板块有升值潜力”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并不是!
接下来小编会系统性的阐述几个观点,来告诉大家到底怎样看待“板块潜力”这回事。
PS:下面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1存量配套跟随人气动态变化这个观点实际上说明的是一个市场规律:在自由交易的市场环境下,大家买房时“追优弃劣”,价格会自动形成对利好(或利差)的展现。
也即房价最终等比于综合配套,某种程度这也算是对“好货不便宜”这句俗语的阐释。
我当然是认同这句话的。
——图源
网络
但真正的问题是:存量配套不是固定而是动态变化的。
配套因什么而发生改变,这才是评析楼市趋向的立足点。
而我认为:人气是推动配套变化的最重要动力。
——图源
网络
比如,商业配套。如果一个板块过去是消费集中区,商业配套非常好,但后来人气逐渐向其他板块转移。
那么无论过去商业再好,最终的结局也一定是走向衰弱。
因为人走了,品牌也会跟着转移,产生空置商铺。
要知道绵阳十年前的繁华商业区和现在人气商业中心的位置是不完全重合的。
如果要说证据,那就不得不提逐渐落寞的“大观园”和人气爆棚的“凯德广场”了,这也直接证明了商业配套和人气之间的联系多么紧密。
——图源
网络
再比如,学区配套。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学区是基于好的教师资源和高素质生源。
那如果一个板块人气流失,会不会导致教师资源和高素质生源的转移呢?
这个答案是必然的。
所以,有些优质学区可能随着人气流失沦为普通学区。一些普通学区由于板块发展,也会升级为优质学区。
——图源
网络
当然,也有人会反驳:为什么不是配套带动人气,而是人气带动配套呢?
这一点很容易被误解。因为配套概念容易被理解成:一堆挂着牌子的教学大楼或者大型商场,这就好比把饺子皮当作饺子,但我们要记得真正有用的是饺子馅。
所以无论现在的情况如何,我们得记住学区配套在于师资力量,商业配套在于商铺品牌,而这些东西是跟随着人气流动的。
既然人气这么重要,那么板块的人气又依靠什么增长呢?
02产业是吸引人气的最强磁铁人气增长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首当其冲是:产业带动!
因为人们或许不会为了哪里有商业而特意过去居住,但会为了工作便利而选择在附近置业。
——图源
网络
如果板块产业扩张,公司越来越多,工作岗位越来越多,人气肯定越来越旺。
由此生活性需求会越来越多,商业等配套也会越来越成熟。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附近置业。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自循环:产业扩张—人气提升—生活需求增加—综合配套提升—吸引更多人气……
同时,产业扩张给板块贡献更多的税收收入,体现出“强者越强”的特征——
——图源
网络
强产业板块一方面可以利用税收支持本地公共配套建设,提升宜居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扶持、孵化出更多产业。
因此,越是龙头企业集中的地方越是容易成为城市的产业核心。而后带动人气、配套发展。
03基建项目释放发展潜力产业扩张也有一条基本准则,那就是基建先行!
因为无论是什么产业,都必须建立在实体项目上,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比如制造业需要新建工厂、高新产业需要新建研发大楼。而产业运行又必须依赖交通基建。
——图源
网络
因此,城市基建项目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性和前瞻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产业类项目
政府项目对产业的引导几乎是决定性的:哪里规划产业实体,哪里未来肯定是某项产业的集中区。
今年绵阳有9个重点园区进入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这9个重点特色园区中,高新区独占2个,经开区、安州区、科创园区、江油市均有分布。
也就是说接下来三年,绵阳的产业规划重点会偏向特色园区的建设,而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性的产业规划。
未来这些片区的产业增长,是必定带动周边人气提升的,随着规划建设的落实,这对绵阳楼市必定会带来正向的影响。
2.交通类项目
一个观点:交通是经济供求要素对接的通道,对区域发展举足轻重。
内在逻辑正如一个比喻:交通之于经济就像血管之于人体。只有血管通畅,器官才能正常工作,人体才有活力。同样的,只有交通通畅,区域才会有经济活力。
否则,交通落后,经济效率低下,不利于产业入驻和消费释放。
——图源
网络
但如果我们反向思考一下:一个人流密集的老城区,经济受制于交通,那这种受制是不是暂时的呢?
当然是暂时的,因为一旦政府重视,升级城区,打通交通,板块会立马被激活。
毕竟人气在这里。有足够的劳动力,适合产业入驻;也有足够的消费潜力,适合商业发展。
所以,当老城区交通升级时,小编是非常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