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探访李白故里四川江油,顺道来到了绵阳。绵阳自古是西南重镇,刘备、刘璋当年在绵阳的富乐山会见,开启了蜀汉历史新篇章。此行有幸参观了绵阳市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于年12月开馆,系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内藏品以绵阳历史文物为主,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时代,最著名的展品有:国内最高最精美的东汉摇钱树,成批的西汉漆木马俑,国内已知年代最早的人体经脉漆俑模型。
绵阳市博物馆常设六个展馆,分别是:绵阳历史文化陈列、绵阳自然生态陈列、绵阳摇钱树陈列、绵阳汉马陈列、绵阳崖墓陈列、绵阳非物质物化陈列。其中最有特色和吸引人的是摇钱树陈列和汉马陈列。
绵阳摇钱树陈列
摇钱树的学名叫青铜树,多出土于云贵川地区,在陕西、青海、湖北、宁夏等地也有发现,但在四川出土最多,最精美。绵阳博物馆陈列的现今发现的最“豪华”的摇钱树,是全国发现的现存座摇钱树中最珍贵的。因为摇钱树的质地为青铜,埋藏地下极易被腐蚀,出土后完整保留的不多,因此,存世的完整摇钱树都非常珍贵,据说全国完整的有20余座,绵阳地区有7座。
说到摇钱树的发掘,不得不提年在绵阳的何家山2号墓出土的一座摇钱树,它通高1.98米,为东汉时期制造,精美绝伦,堪称经典之作。这座摇钱树由基座、树干、树枝等29个部件组成,基座是红陶质地,树干、树枝都是青铜浇筑。树干直径1厘米,树枝分多层展开,树尖有只凤鸟,向下是西王母、侍者和圆璧的造型。树干的主体部分衔接24片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叶片长10-15厘米,厚度2毫米,外形像芭蕉叶,装饰着成串的铜钱的造型。钱币之间装饰有龙、狗、猪、鹿、象等动物造型。
何家山2号墓出土的1.98米高的东汉摇钱树
摇钱树如此精美,它的作用和起源到底如何?关于它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
一是,三星堆起源说。三星堆出土中就有摇钱树,这种青铜质地的树原本作为国王祭祀用品,有通天作用。这种神树后来由国王专用转向贵族使用,体积也变小,演变成为出土的这类摇钱树。
二是,源自战国时期流行的“多枝灯”。这种灯有一主干,生出多枝灯架,多数学者认为,摇钱树是从多枝灯演化而来。
三是,有一坊间流传的故事来源。东汉名士邴原,有一次在路上看别人丢了一串钱,他好心把钱挂在大树上明显的地方,想丢钱的人寻来后容易看见。丢钱的人没来,过往行人看见树上有钱,感觉奇怪,以为是神树生钱,便把钱挂在树上试试,看看是否会再生钱,于是越挂越多,有了摇钱树。
关于摇钱树的用途,也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祭祀器物,祈求财富的。也有人说是早期道教的法器。再者,有说是陪葬的冥器。学界普遍认同第三种说法,并认为古人对摇钱树赋予了多种含义,最主要的是引导死者灵魂进入死后仙界,其次是祈求富贵,庇护家族子孙的作用。
摇钱树精美的浇筑图案也富有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东汉中期之后的摇钱树都有小型的佛像,在少数例子中佛像还代替了西王母顶枝的位置。学者称这种“西王母佛像”共存现象为“仙佛模式”。表现了佛教初入时,民众将佛作为仙境的神仙之一,出现了与本土神仙共处在西王母的仙境中的佛。摇钱树上的佛像,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佛像刻画,虽然学界仍有争议,但无疑是体现了文化的交融。
摇钱树上的图案
摇钱树在各个朝代所表现得特征各异。商代三星堆的青铜树反映了古蜀国的宗庙崇拜;战国时期的干海铜树变成了萨满使用的仪仗、法器;秦汉时期的摇钱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灯具,逐渐演化,注入了金钱的崇拜、指引了光明。而东汉时期的摇钱树,可以定制铸造,选择不同的纹饰组合。
摇钱树姿态摇曳,不仅是巴蜀文化信仰的物证,更是中国货币文化的典型代表文物。今天参观各式摇钱树,大家不会介意它是祭祀或者随葬品,而更把它与财富、多金的联系起来,充满了美好的寓意。
汉马陈列
在“汉马陈列”馆中最出名的是西汉漆木马阵。它于年出土于绵阳永兴镇双包山二号墓,年经过脱水加固处理后得以展出。进入展厅后,展现在眼前漆木马阵陈列,可以用气势恢弘来形容。几十匹漆木马成排列队,马头高昂、双眼硕大、膘肥体壮,马鬃齐整,张嘴露齿,通体黑亮,呈现律动雄姿。
西汉漆木马阵
此外,还展出陶马阵,这些陶制的马匹四肢粗壮,蹄足坚厚,应该是日常生产、生活中马匹的写实,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属地贸易运输的状况。
绵阳市博物馆的展出呈现了巴蜀地区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了解西南地区文化变迁、发展的一扇窗。站在美轮美奂的摇钱树前,精美的浇筑图形就像一篇历史的抒情文,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和美好愿望,祈求富贵吉祥。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美好的祝愿一直不变,这大概就是摇钱树告诉我们的吧。
注:本文中关于文物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多参考“绵阳市博物馆”的官方网站,特此说明。同步音频节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