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城市风貌“颜值”打造有了新标准。7月19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由该局牵头制定的《绵阳市城市风貌导则(试行)》即日起正式实施。
《导则》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提供指引,在凸显中心城区四大风貌区基础上,新增7个特色风貌区,加强对城市风貌的保护和引导,助推提升城市形象与建设品质。
理格局塑风貌
城市风貌直接反映城市的颜值、品质内涵、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座城市气质的直观体现。
《导则》根据绵阳城市风貌现状和自然山水的格局,以“山水人文韵、宜居科技城”为城市形象定位,以“科创高地、古城新风、绵山涪水、诗文雅韵、烟火绵州”为城市意象,以“群山入城、六水润城、城绿相融、山水相通”为总体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全域景观要素,提出构建“绿楔融城、两带交汇、廊道串联、四区多点”的城市总体结构。控空间展特色
《导则》对绵阳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如水边、山边、园边、路边等城市界面进行导控,同时对三江交汇处、火车站广场、机场等客厅和门户节点,越王楼、富乐阁等地标建筑的风貌建设提出了风貌要求,突出展现城市特色和窗口形象。
城市滨水空间指引效果图
滨水空间:对涪江、安昌河、仙海湖、芙蓉溪等紧邻区域的滨水界面、建筑、天际轮廓线、桥梁等进行导控,营造开敞、通透、舒适、宜人、优美的滨水空间环境。
临山空间:对富乐山、西山、南山、老龙山、双包山等依山地块、山体边坡进行导控,营造生态、自然、优美的临山空间环境。
公园广场周边空间:对公园广场周边地区的交通组织、周边建筑、周边开放空间等进行导控,营造开阔、疏朗的空间布局,促进人、城、景相得益彰。
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周边空间:对平阳府君阙、碧水寺摩崖石刻、蒋琬墓、玉女泉及子云亭道教造像等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筑高度、屋顶造型、色彩、材质等进行协调,保护并展现绵阳历史文化。
碧水寺-越王楼历史文化街区
街道空间:结合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功能定位,《导则》对街道空间分配、立面设计和街道设施等展开指引,力求高效利用空间,激发街道活力。
划区域提品质
结合《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要求,将绵阳中心城区划分为科技城都市核心风貌区、城市宜居生活风貌区、科技创新研发风貌区、创新创业产业风貌区四大风貌区。不同区域《导则》提出不同类型建筑风格、色彩、立面、材质等风貌分区要求。
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
同时,增加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越王楼历史文化街区、沈家坝片区、朝阳厂和片区、园艺山集中办公区、河边京东方小镇、永兴镇历史风貌街区7个特色风貌区,保留城市记忆,凸显城市特色和魅力。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导则》以“生态美市”为指引,聚焦功能提升、绿色低碳、以人为本、多元参与理念,为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过程中,将大力推动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唯一科技城特色。
(何雨晴涪江观察记者兰建春文/图)
编辑:贾非校对:张春梅审核: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