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國家科技部農村版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將落戶遊仙區梓棉鎮。此前的11月11日,“川仙杯”全國釣魚邀請賽在該區云鳳鎮開釣;更早一點的10月8日,央視七套“陽光大道”欄目播出“向祖國致敬·為你點贊歡聚遊仙”送文藝下鄉節目,為全國人民送去節日的問候。
好戲連台,折射出遊仙區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綠色產業示范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推進農業綜合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良好发展態勢。
以問題為導向,培育新型農業主體
“我家4口人、8畝多地,以前絕大多數是荒起的。現在每年能分紅元左右。”對遊仙區太平鎮涪水村二組農戶李林來說,是土地托管中心讓他家的土地成了香餑餑。
年7月27日,綿陽市第一家土地托管中心——遊仙區太平鄉土地托管中心在該鎮南山村正式掛牌運營。該中心由六名種糧大戶发起成立,並作為綿陽新有糧油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下屬機構,采取全托、半托、代管三種方式為農戶提供服務。合作社對托管土地實行作物統一機械收種、生產資料統一購買、種植技術統一指導、生產標准統一規范、種植產品統一外銷“五統一”模式,並與市、區糧油供銷公司、生產資料供應商和農產品加工公司取得合作關系,保證優良品種供應、先進技術推廣和產品統一銷售,實現了“糧食成本、農資用量、機械化成本、水電設施投入”“四個降低”。目前,合作社已與農戶簽訂合同或協議共托管土地多畝,同時吸納余戶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加入合作社,入社耕地達畝,成功破解“誰來種地”的難題,村民們閑置撂荒的土地,又煥发出勃勃生機。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发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遊仙區主動適應農業供給側改革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发揮農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主體的能動性,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目前,遊仙區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超過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家、市級以上民專業合作社50家、家庭農場達到家。
調綠農業生產方式,增強可持續发展能力
11月3日,遊仙區柏林鎮洛水有機生態農業公園內,余名參加全市循環農業現場會的代表對該園區“以種带養、以養促種”的種養循環模式產生了濃厚興趣。
以生態葡萄種植為承載主體,該公園以“資源—產品—廢棄物—資源”作為基本運作機制,通過家庭微循環、市場循環、園場循環、合作循環四種循環模式,實行“全域收集、集中處理、統一還田、提質增效”的畜禽糞汙綜合利用,園區年消納近8萬頭豬當量的畜禽糞汙。每畝水果生產成本降低元—元,品質改善後带來的每畝收入年增加值-元。
在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讓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的同時,遊仙區還著力解決現代種業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信息化等突出問題,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強化農業科技推廣。
落戶該區魏城鎮的綿陽“一站式”農業服務中心融合農機駕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培訓二所學校,搭建農機、農資、農能、農信、農技五個服務平台,推行專業化培訓、社會化服務、機械化操作、企業化管理、精准化惠民,目前該綜合體已成為全省具有影響力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
按照“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經濟”发展線條,遊仙區先後引進農業企業50家,精心謀劃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域和精深加工產業集群,依托京東遊仙特色館、食哈哈、八品物流配送直銷等電商網絡,線上線下互動发展,推出蘭花、月季、牡丹等“七朵仙花”主題景觀和“仙特米”、“八品肉”、“經科菌”等“八仙過海”特色農產品,全區“三品一標”認證數達97個,名優農產品品牌數量達21個,“木龍觀紅蘿卜”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綠色食品“雙認證”。全區生態村(社區)達到個,生態家園示范戶5萬余戶。
激活要素市場,提高農業的全要素生產率
11月17日,“富樂梓源.星創天地”啟動儀式暨農業創新創業研討會將在遊仙區梓棉鎮舉行。屆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將就“創新驅動.鄉村振興”作主題演講,同時柏林鎮洛水國家級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也將授牌。
“富樂梓源.星創天地”是由綿陽有所依網絡信息服務公司主營的新型眾創空間。空間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運作方式,利用線下孵化載體和線上網絡平台,聚集創新資源和創業要素,促進農村創新創業的低成本、專業化、便利化和信息化。目前,空間已入駐4個家庭農場、9個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余畝,增強了返鄉青年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
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作為全省60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重點縣之一,遊仙區堅持“多權同確”,全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業經營權、水利設施所有權的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通過確權頒證和資產股份量化,探索開展農村產權轉讓、繼承贈與、抵押擔保等方式,實現農村集體產權“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金變股本”。近年來,該區先後探索出“林權入股、合作開发”“反租倒包、互助共贏”“土地托管、規模經營”“品牌訂單、提高收益”“示范带動、共同发展”等利益聯結機制,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力。
水是農業的命脈。遊仙區充分利用被列入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縣區的契機,在徐家鎮、柏林鎮、朝真鄉3個鄉鎮構建“水管單位+用水戶協會+用水戶”的分級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分類水價、累進加價、獎補激勵”三大機制,紮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以來,灌溉用水保證率由70%提高到85%,全年節水量達到.81萬立方米,水費成本降低近40%,新增糧食產量.02萬公斤,農民人均增收96.45元。
遊仙區還通過信用聯社“特色金融超市”,探索林權抵押、土地流轉質押貸款等多種方式給予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林業管理,加快推進森林旅遊、觀光農業、醫療康養融合发展,延長產業鏈,提高農業基礎設施綜合利用效率。
截至目前,遊仙區已建成6個省級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已獲批全省第一批次唯一國家區域性蔬菜良種繁育基地認證。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