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融合、提升质量安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粮油、畜禽水产、中药材、林果、蔬菜、休闲农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已建成“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江油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园区6个,建成江油獭兔、平武核桃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个、万亩,建成部、省、市三级标准规模化养殖场个。建成种子良繁基地面积31.08万亩,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建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3个,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1个。
二是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涪城麦冬、优质蜜柚、优质厚朴、优质藤椒、平武天麻等10大主导产品加快发展。成功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15个,特色优势农业规模更大、品质更优、品牌更响。
三是促进产业融合。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振兴计划”,设立50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互联网+农业。已发展休闲、康养、农旅结合等农业经营主体家,营业收入21.5亿元。累计发展市级以上电商龙头企业家,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3个、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9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个,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个,本地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到20亿元。
四是提升质量安全。扎实开展示范县创建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移动监管平台和农业标准化展示中心,努力构建了“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监管模式。安州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北川、三台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县,绵阳年整市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五是发展绿色农业。深入实施“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建成24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脱贫奔康示范村(点)。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7.8%,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4.5%。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万亩,推广秸秆还田面积.6万亩、有机肥施用面积81.9万亩、绿肥种植面积2.6万亩。完成营造林面积32.9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6%,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