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绵阳市遭受持续强降雨,受灾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各种涉灾法律问题和矛盾纠纷逐渐显现。
为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群众损失,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根据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减灾系列要求,绵阳市司法局党委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绵阳司法行政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
绵阳司法行政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
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切实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1
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
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协助和支持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处理涉灾事务,广泛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2
开辟公证绿色通道对受灾群众身份证明、财产证明遗失、损毁等情况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行特事特办,对老弱病残人员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减免受灾群众公证费用,提供方便快捷的公证服务。
3
建立法律援助涉灾专项服务机制在受灾严重地区增设法律援助接待站点,做好相关案件的摸排工作,在村居社设置法律援助便民指引牌,公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机构人员名单,为群众指明法律援助救济渠道。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及时受理灾区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对受灾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做到应援尽援。对身份证明等手续暂不齐全的,先援助后补齐有关手续,切实保障灾区群众合法权益。
4
建立司法鉴定快捷通道根据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安排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做好人身损害、伤残鉴定和财产评估等工作,提供上门服务。
5
共建涉保理赔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与保监会共建涉保理赔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为受灾群众提供有关灾后人员伤亡、保险理赔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全力做好灾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6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做好涉灾地区矛盾纠纷的研判分析、排查调处工作,重点加大灾后在土地、房产、财物、物资分配等方面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预防排解力度,及时发现、主动介入、妥善化解,切实把各种社会矛盾和可能引发的隐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
7
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深入村、社,了解辖区内受灾情况,协助做好受伤受灾群众生活保障、情绪安抚、矛盾调解等工作,避免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
大力开展法治宣传
8
开展法律进灾区、进安置点等专项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法律进灾区、进安置点等专项宣传活动。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保险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卫生防疫法律法规等与抗洪救灾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灾后重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加强特殊人群监管力度
9
摸排辖区内特殊人群家庭受灾情况组织司法所摸排辖区内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家庭受灾情况。针对摸排情况,协助特殊人员受灾家庭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走出困境。同时,加大对涉灾地区特殊群体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教育责任,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
做好受灾企业服务工作
10
为受灾企业提供“法律体检”主动走访受灾企业,了解企业法律服务等需求,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为受灾企业提供免费“法律体检”,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尽快恢复生产经营。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
第一时间挺身,第一时间应对;
第一时间服务,第一时间助力。
“绵阳司法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着!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绵阳司法行政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将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文章来源丨绵阳司法
>>精彩推荐<<
全是干货!司法厅党委中心组学习明确了这些重点工作
洪峰过境,看阿坝司法行政人如何紧急应对
上海落水救人见义勇为者讲述背后的故事,原来他们更值得点赞!
司法部: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推动网信工作跨越式融合式发展
泪目丨亲人的这句话让全场一度哽咽!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