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绵阳天气
绵阳旅游
绵阳新闻
绵阳招聘
绵阳房产
绵阳特产

征文赏析绵阳的美我来说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我是江雪,绵阳的美我来说」

Madein协会君

一直在苦苦搜寻外面的美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还会有多少人会留意自己的家乡?一个生我养我在自己眼里却那么默默无闻的家乡。

其实在我记忆的时候,家乡很贫穷,但是却很美!,那是一种自然原始的美!我们小的时候习惯叉开两腿头朝下从两腿间倒着去看周围熟悉的环境,会发现很美,就像一幅画,一个从不认识的地方,也许这就是审美疲劳吧,换一个角度就会不一样。就像自己天天面对的亲人,觉得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那么毫不在意,突然,有一天,你将离开他,那时候,突然会发觉他的好,发觉已经深深的依赖着他,已经离不开他。

现在,家乡变了样,从原来的胡乱开采到现在的环境治理,已经变得具有一些现代的味道,不能说是社会发展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只能说有得有失罢了,一个国家,就像一家人一样,路得一步一步走,我不想妄加评论,但是在心里,不管它变得怎样,我都会一如既往的喜欢,并依赖着它。下面就是我印象中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涪江边上,省道三台到绵阳段,高速93绵阳--遂宁段,在原来公路还不算发达的时候,都是水路运输,这里解放前是一个繁忙的水码头,这里也是一个中转站,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会在这里停靠过夜,记得小的时候,我印象中就许多大木船,有很大帆的那种,有很多纤夫光着膀子弯着腰,拉船,我们在河边光着身子洗澡,看见他们,就会跟着屁股后面跑,或者跑到停靠的船只上面,用一块跳板伸向河中,在上面跳水玩,不过那是大一些的孩子的事,我们还小,不敢。那时候,我们这些在河边长大的孩子,几乎都会游泳。要是谁不会,就会被别人耻笑。

老一辈都会给我们讲,就是我们现在住的地方,解放前是一条街,很热闹,船员都会在这里玩,吃住,还有烟馆妓院等,当然,解放后,这些都没有了,只是留下了一些老房子,不过后来也拆了。

那时候记忆中的河水很清澈,鱼很多,还有那一望无际的河滩,石头很干净,浅浅的嫩草一眼望不到边,要是大雾的天气,我们天天在河边走的都会迷路。那里就是我们儿时的天堂,有很多时光都在这里度过。

后来开发沙石资源,一切就变了样,再后来一河大水,把原本平坦的河坝冲的七零八落,再后来就修了电站,修了河堤,剩余的全部做了土地,以后,再也没有洪水威胁,再后来村村修了水泥路,在我们眼中,家乡的变化很大,越来越具有现代气息,只是还是怀念那时候,也许是人对童年的眷恋和怀旧吧

贯穿家乡的还有一条值得一提的就是永河堰,这条堰贯穿应该是7个乡镇养活了20多万人,始建于清乾隆26年(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采用都江堰鱼嘴无坝分流的形式,其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位于我们乡的高家桥,桥长多米,高50多米,是著名桥梁水利专家黄万里设计,至今屹立不倒,任然使用中。为了纪念甲午战争周年和抗日战争69周年,台湾名誉主席连战为永和堰题词“中华第一堰”!

在我们记忆中,就是永远用不完的水天天从家门口过,还有就是水稻也就是从那时候落户,在之前,因为缺水是没办法种出来的,同时,水利抗战水文化园现在也在建设中,还有永和堰的维修整治提案经过全国政协通过,归功于原来三台县长郑献徽之女郑碧贤(现代著名作家,住法国,当时是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成员之一)和老舍之子,著名画家苏乙的大力支持。

说到永和堰,值得一提是还有当时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人,那就是我们乡的霍新吾,是争胜本地人,曾任29军测绘局局长,是他在原县长郑献徽立下军令状,不修好不回家!事实说明,他真的做到了!他后来吃住都在工地,直到建成。所以后来人都记得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们本地人的关系。因为之前因为缺少资金,据传慈禧太后为此脱掉了金镯子才修好此堰,(原来叫郑泽堰,后来还有叫金镯堰,无从考据,再后来才叫永和堰。)但是县长郑献徽变卖了家产才得以继续是真有其事。但是时局很乱,思想落后,盗匪横行,修堰要涉及到许多房屋,祖坟和风水的问题,好多地方都无法继续,以至于后来架起了枪才得以继续。那时候修这个堰,全部都是人力,好多地方都是开山修桥,可以想象出那是的难度之大,老百姓没有出一分钱,但是大家都出力,终于才有了今天的堰。

霍新吾

修建高架桥

现在高架桥,经受后完好无损

维修后三面光的永和堰高家桥段,下面是一组我平时拍下的家乡的一组图片

在电站河堤做好过后,边上因为总有一点渗水,于是在低洼地带就出现了一些湿地,这就是我们钓鱼的天堂

湿地里的荷花

这是在一次暴雨过后拍下的夕阳,那天还出现了彩虹,很多地方都看见了它。

如果一个人突然对一件事突然产生兴趣,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我自从有了相机,就发现了许多身边平常没有注意到的景物,在镜头下发觉也不错!

其实,在乡下,看得最多的不仅是那一片绿和清新的空气,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代表丰收的果实,总认为那才是最美的。

只要你肯发现,风光总是无处不在!

电站库区,也是我们平时钓鱼的场所

有一句话叫做,争胜公社有三市”寺“,经存寺”青莲寺,木鱼山寺,保存比较完好的要算是经存寺,因为它一直作为学校才被保留,后来学校搬迁,差点被拆掉,那时都是文革后,后来被定为文物保护,拨资修好,后面有介绍和图片,现在这组图片是清莲寺,这个寺在山上,据老一辈讲,当时香火很旺盛,每到逢会的时候,还经常发生踩踏和挤下山崖丧命的事发生,可是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解放时候,被拆了去修新德乡乡政府了,那时候的寺庙全是抱大的上好松木,经存寺修学校差点被拆也是这个原因,后来近几年才被修还原,不过只是一部分而已。

下面这组图片是在一个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拍下的,也是我们钓鱼的地方,美吧!

其实,我时常在想:在我的镜头下,我的家乡怎么会这么美!以至于自己都会怀疑,但事实的确如此美丽,这时候,我就会突发奇想:我将来一定会在这里养老的!虽然我原来总是羡慕城市里的生活,但是我渐渐的改变了想法。

下面这组图片是在电站泄洪的时候拍的,感觉有点惊心动魄!

无论这回发展有多快,总会留下点历史的东西沉淀下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东西会越来越少,以至于后来只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下面这张图是我无意发现我们这里唯一一个文革前的印迹,这些字,这些语录,是不是似曾相识?会不会把你带到那个浮躁的年代?突然觉得很珍贵,也许哪天就不复存在了!于是,急迫的把它拍下来了,拍的时候别人还好奇的一直怀疑的看着我,以为我在干坏事,哈哈!

我前面说过,我的家乡有三寺,还有一寺那就是木鱼山上面的寺庙。争胜乡政府和街现在就坐落在木鱼山下,木鱼山的下面,就是广袤平坦的争胜坝,一片良田,最早也叫代古坝,至于典故,我想好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我。所以说,木鱼山就是争胜的形象山,它相对比较独立也叫雄险,至于上面原来有无有庙,就不知道了,但是我记忆中就有了,不过是新修的,在木鱼山正中半山上,在上面可以看见整过争胜坝,可谓地理位置之好。于是,为了丰富这篇文章,就在前两天,我一个人带上水,和相机,听着音乐,把木鱼山好好的爬了一遍。。。。原来,我曾经走过无数遍,但是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心理的那份沉淀,也没有对家乡的那种眷恋。

在山脚,可以看见上面的庙宇,上面有一口钟,每天会定时敲响,很远都能够听得见。

不知什么时候,这片悬崖上刻了这三个字,原来没有的,后来在山脚我和这个搞石刻的老人攀谈,他自豪的告诉我,是他刻的,不过是收了钱的,好像说是文化站和管香火的烧香老太婆给的,我把这个字拍了下来,给老人看,他看后不停的说:怎么比肉眼看见的还要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山脚也修了一个庙,上山一定要经过这个庙,然后又两条路上山,左边的好走,右边的偏陡一些,原本计划走右边的,不知道怎么走错了,后来还是走到左边去了

半山上遇见三个孩子放羊和牛,好奇的问我干什么的,我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他们不停的躲,呵呵,还是照到了!别怪我,看你们有点趣!

上到一段路,就能够看见下面的场镇,真有点热,汗把背心打湿了,天气预报说有雨,现在我都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它

幸好路都在树丛中,不过树不高,也不成林,再走一段就进林子了,到时候就凉快了,从树丛中拍一张下面公路的照片,右下角红色的房子是小学,是后的产品,修的还不错!

路边任何时候都会有野花,就连上次在西岭雪山高海拔的地方都开满了野花,何况这里

进了松树林,走了有一段路后,转一个弯,就该到了.这就是山上的庙,看着有点简陋,不过在山下,看到还是雄伟的

我先不忙进庙,我想先爬上山顶,看能不能拍一张争胜坝的全景,一路上都是松树林,地上铺满了落下的松针,也没有了灌木和野草。

其实在我们这里,山不算高,很快就上了山顶,迎面就是一个通讯塔,来一张!

山顶全部是满满的红薯地,很大很大的莲着几个山头都是,听说是别人承包的,叫紫色薯,很贵的,不过我有点不是很喜欢,因为煮在锅里实在不好看!

我在地里走了一圈,全部给松树遮挡完了,根本拍不了坝上全景,最后只好对着背后山上的高速拍了一通,准备下山!

下来的时候我要从右边下山,就要经过上面这个庙,经过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有一个老人在守庙,本来在菜地里除草,看见我来了,在庙里到处拍照,就洗手跟过来,跟我攀谈,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我意思了一下,准备下山的时候,老人问我多少点了,我告诉他,六点,开始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后来我走下石梯的时候听见敲钟,声音很大,突兀的吓了我一跳,因为我刚刚把耳机摘下了。原来六点就要敲钟啊?我忙又返回,对着老人敲钟的时候又拍了一张。

我拍了后下山,老人还在敲,我一路走一路发感慨,这些个老人孤独的守在这山上,吃住都不方便,连说话的人都没有,而且听说根本没有回报,全凭自愿。看来山上很穷,钟都没有。这就是信仰,共产党那时候的信仰是国名党人所不能够理解的,就像我们不理解现在的这些老人一样,现在我们这里大部分庙宇基本都是这些老人节衣缩食和到处写香火钱攒下来修建而成。想通了,人一生就是这么回事,总要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何必去管别人怎么想?别人理解不理解?我们这样花钱买罪受的自虐性徒步,难道别人都能够理解吗?

想通了,也就没事,还是下山吧,转过几个弯,一下子就开阔了起来,这就是写“木鱼山”那几个字的那片山崖,这里还勉强可以拍这个坝,不过高度不够,将就吧,来一张。对面山边有一道白色的条状,那就是涪江

近距离拍一张这个字

今天天很高,空气好,天空很蓝,看见天上的小黑点没?那不是镜头上的东西,是漫天飞舞的鸟!

这段路很窄,比较险,还是老老实实走路稳当,马上进林子了,这里真的很热,太阳正当西,路上看见一些红叶,再过一些时候,红叶红了,到时候也许该好看一些!

我抬头看看,好像就是这上面掉下来的,还不红,不过快了!

这段悬崖原来是采石场,那些孩子就是在下面石场里放羊,我听见他们说话,还没有走

马上到山脚了,这里有一排洞窟,里面很凉快,还有水流出来,现在里面有菩萨,我在旁边堡坎上来一张自拍,没有脚架,就放到台阶上。

这就是石窟

到了山脚的庙子,路就在它房子上面,然后绕下来。

木鱼山庙侧面从木鱼山下来,我看时间尚早,索性来到位于坝中央的经存寺,下面图片就是经存寺正门。

这就是位于争胜坝中央的经存寺,修缮后又更名尊胜寺。这是我前面说的唯一幸存下来的寺庙,应该是几百年的历史,具体我搞不清楚。

寺庙共分为三个殿,前面的灵关店,再进去是大雄宝殿,在里面是经楼,也就是藏经殿,这里我们几代人都在这里读过书,我是最后在里面读书的,那时候还是小学没读完就搬了,从此就被空了下来。

在大雄宝殿和经楼之间有两颗香樟树,也有几百年历史,不过还很茂盛,树冠把这里全部遮盖了,夏天里面十分凉快,现在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里面一直有香气,不只是香火的味道还是香樟树的原因,也没有蚊虫。

香樟树下面树干上一直长着一种菌,很大,很硬,大的时候,有脸盆大小,有一年删爸还拿去叫人化验,以为是木林芝,结果不是。现在还在,不过下面被人掰掉一部分。这颗树的树根几乎占满了地上一二十个平方的面积,我们读书的时候都在上面玩耍,可见这棵树有多大。

大殿,这个角度可以看见一颗树的树干的一部分,我也不知道为啥要立那么多石碑,应该是不同的单位立的吧。

这几天下来,我才真正的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前,就是看见也没有认真的去欣赏去深究,只是麻木的看到而已,其实我认为,作为一个驴友,不管你走多远,看多少,也会有审美疲劳,但是只要有故事的有内涵的东西,你会一另一种眼光去审视理解它,你就会走进它的内心,不管它是一座山,还是一条河,如果连自己的家乡都没有搞清楚,怎么会用情感去理解读懂那世界的山山水水?

我爱我家,因为每一个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你的美我来说

请为作者点zan哦投稿成为生态美学家

-作者-

江雪,男,现居绵阳三台,爱旅游爱摄影,喜欢和心一起走。

-家乡的美,我来说征文活动参赛要求-

原创文章(字数—)+照片或视频。入围标准:阅读数0以上,点赞数以上,阅读、点赞、转发量最高者前6名即获大奖!投稿时间:年3月6日—年4月1日。投稿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yangzx.com/mytq/632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