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之琥
.7.21-.11.28
江苏常熟人。新中国成立前,曾在民生公司任职,被誉为“交通运输专家”。年担任公私合营的民生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经理。年任长江航运上海分局副局长。年起参与筹建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历任爱建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副监事长,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副理事长。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委、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
其子宗福先,中国著名编剧、作家,话剧《于无声处》的创作者。该剧曾荣获中国文化部、全国总工会特别嘉奖。
宗之琥,原名玉虎,江苏常熟人,年7月21日出生。宗之琥于年起在北京市师范附属小学读书,年入辽宁省立三中读书。年进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学习。年毕业后,先在南京铁道部做实习生一年,又转到长沙财政部粮食运销局任科员。年起在西南运输处等单位任股长、科长、专员、站长等职。年起在中缅运输总局、滇缅公路运输局任科长、副处长、副局长等职。年在昆明集体加入国民党。
年5月2日,宗之琥与赵丽德在北平中山公园订婚
1
追随中国航运业先驱
年6月,日寇从缅甸侵入滇西,怒江以西尽陷于敌,并狂炸保山,室为之空,宗之琥均亲历其险。是年10月复至保山,举首西望,感而赋诗《保山西眺》:“西风飒飒雨凄凄,破碎河山入望迷。安得今朝有飞将,不教胡马渡滇西。”诗引“龙城飞将”意,“飞将”指空军,时滇西无空军。宗之琥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继承了父亲宗子威对诗词的爱好。宗子威是常熟文化名人,民国时期在多所大学执教,讲授诗赋骈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老师。宗之琥在人生许多重要的节点,都用诗词记录下当时处境和真实感受。
青年宗之琥
宗之琥年在战时运输管理局云南分局任运务组长。同年7月调至重庆水运处任专门委员、代理处长,年底又调任交通部全国船舶调配委员会副秘书长。他由昆明到重庆后,进一步看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派系倾轧,争权夺利,深感再在国民党政府机关干下去没有前途,同时也由于被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中国航运业的先驱,跨越“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的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看中他的工作能力,邀请他去民生公司工作。
宗之琥:我原来对共产党没有什么认识,只是因为亲属中有几个共产党员,所以对于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诬蔑宣传不相信而已。年春,在重庆由族兄宗君仁介绍和陪同见到了董必武,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党的高级领导人的教诲,对党开始有了一些认识。这次会见是我一生中的一个新的起点。
年,宗之琥脱离国民党政府机关去民生公司工作。同年9月起,由航运界知名人士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实业公司(总公司设在重庆)聘请宗之琥先后任民生公司顾问,广州、上海分公司顾问、副经理。
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下令所有船舶驶离上海,否则炸毁,不遵办者抓人。当时已在民生公司工作的宗之琥为了保存船舶,焦虑苦思,深夜难寐,独步江边。想到解放在即,赋诗《黄浦江》:“江畔徘徊夜已深,疏灯残月伴潮声。休嗟江上风波怒,风定波平万里行。”
新中国成立后,年宗之琥由陈巳生介绍加入民建组织,曾在基层小组、组织委员会、宣教委员会工作。
宗之琥深得卢作孚信赖,年民生公司酝酿公私合营,卢作孚特地把宗之琥请到北京,商议此事。公私合营后,宗之琥继续担任上海分公司副经理。
2
又是孤帆一日程
年,公私合营民生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人员、生产设备由国家统一调配,宗之琥调任长江航运上海分局副局长。组织的这一任命出乎他的意料,深深感到这是共产党对民主人士“量材录用、适当照顾”政策的体现。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干部了,应该处处事事以国家干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刻苦改造世界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在担任长航上海分局领导职务期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表现了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很高的事业心、责任感。他根据运输生产不能间断的特点,星期天和节日都坚持来办公室了解生产运输情况,处理急待解决的问题,对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宗之琥:新中国成立前后与共产党人的接触和亲身经历的鲜明对比,又经过民建组织安排的各种学习,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定了“听、跟、走”的决心。党对我在企业的安排、使用、信任,使我从感恩图报到以共产党员为榜样,后来又进而想以争取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为终生努力的目标。虽然明知我这个“资产阶级分子”入党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在年党的40周年华诞前夕向企业党委书记表达了我的心愿。
年起,宗之琥脱产到民建上海市委员会工作。
“文革”开始不久,宗之琥因长期在国民党政府机关任职的经历遭受冲击、审查,被撤职,并于年9月21日被下放劳动,到船上当了服务员。
年10月,他所服务的船只在江上航行时,他作了《江行》一诗:“别绪离情逐浪深,昨宵飞梦到春申。晓来梦觉风波里,又是孤帆一日程。”
宗之琥:“文革”中我被审查、批斗、隔离,并在船上当了近9年的服务员,但我对党的信念没有动摇。而有一次批斗党委的组织路线时,我被陪斗,正说明党组织是在考虑我的入党问题,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宗之琥欣然作词《启东夜泊——调寄〈浪淘沙〉》:“天气晚来晴,云澹风轻,大江东去悄无声,极目片帆天际杳,没入苍溟。波漾觉潮升,明灭鱼灯,树梢渐渐月华生,一派清光千顷雪,万片银鳞。”他盼望已久的正常生活终于回来了!
年,宗之琥由船上调回机关商务科工作。年被任命为长江航运上海分局顾问。对其在“文革”中受冲击、审查及所作结论,经党委复查予以平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以有生之年积极为爱国统一战线、统一祖国及四化建设事业忘我工作。
宗之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方针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个伟大的转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于年6月被摘去“资产阶级分子”帽子,年5月被批准参加工会,年5月经基层支部大会通过报上级批准,并于党的65周年华诞前夕正式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
勇闯筹建爱建关
年,由于宗之琥在工商界的影响及专长,领导让他参加筹建并委以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副总经理的重任。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是由工商界集资创办的综合性企业,统战性、政策性都很强,任务繁重。他不顾自己年龄大、体质差,带病工作,将自己长期积累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在筹建及担任爱建公司领导的工作中。爱建公司在从无到有,从略具规模,到有一定物质基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信誉和影响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宗之琥出色的工作和突出的贡献。
到爱建工作,对宗之琥来说是全新而陌生的。他既是爱建筹备领导小组成员,同时又担任有10位同志参加的筹备工作班子负责人,要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完成各项筹建工作,担子很重。他根据市委统战部和靖公等领导提出的“三边”(即边筹资、边研究、边建设)要求,在摸索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他经常同认款人接触、交谈,听取意见反映,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正如他自己讲的:“成立这样一个公司,在当时确是一个创举,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只有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边探索,边研究,边草拟。公司的章程和其他制度办法,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例如《章程》(草案)中至关重要的“以爱国建设为唯一宗旨,不以私人盈利为目的”;提供资金“根据自愿的原则”,期限“以五年为一期”,“到期可以取回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转期”,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五年定期存款利率计算,每五年结算发付一次”等等条款,都是宗之琥和相关同志一起,在深入细致听取了工商界认款人意见建议基础上拟订的,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由于受到“文革”中左倾思想的影响,再加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认款人中对个人出资组建公司有不少思想顾虑,生怕弄得不好,将来再受冲击。所以,宗之琥这个筹备工作负责人的角色不好当。他和小组同志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形成了包括《公司章程》《筹集资金办法要点》《董事会组织规则》《监事会组织规则》《执行机构组织规则》5份规章文件(草案)。在抓认款方面,宗之琥通过各区、县工商联协助,总共筹集了万元(原计划万元),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在抓建设方面,经过努力,在筹款期便已拿到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建造第一批商品房项目的批准文件,同时还得到市委书记批准在统建公房中划拨了平方米新房作为动迁房源,为正式打桩开工创造了条件。
由宗之琥起草的提交第一次认款人大会通过的5份文件(草案),其中《公司章程》明确了创办宗旨、性质、目标、任务,为公司定位、定调,3个《组织规则》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的各自职责,线条清楚,形成相互既有监督又有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年5月,爱建公司副董事长宗之琥(左一)视察下属企业
4
理论研究为爱建正名
在公司前10年开拓发展中,宗之琥曾发表了3篇旗帜鲜明的文章,宣传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宣传爱建形象。
第一篇刊登在年8月10日的《世界经济导报》,题为《爱国建设公司是社会主义企业,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该文针锋相对否定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种认为爱建这种新生事物有些类似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论调。当时全国有北京、天津、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昌、长沙及河南等地,依照上海爱建的形式,纷纷仿效,酝酿创办类似公司,引起了北京经济理论界人士的兴趣,开始对爱建的性质,存在的条件和意义,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他们有几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特定条件下的特种集体经济;另一种认为是筹资经营的社会主义性质;还有认为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因为它基本上由私人投资。
宗之琥针对以上第三种观点,挺身而出,表示不同意见。他引用爱建成立两年来的事实,消除外界误解,以正视听。他举出《公司章程》主要条款,表明创办爱建的目的,不是为私人盈利,而是工商界从爱国出发,以建设四个现代化为目的的行动。而且公司所得利润,投资人只获取与银行相同的存款利息,其余全部用于投资再建设。他以此论证爱建公司是社会主义性质,不仅具有理论眼光,而且更具理论勇气。
同年11月,《新华文摘》转载了全文。
第二篇是年9月宗之琥代表公司参加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所写的论文。他以爱建成立5年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主要阐述了3个观点:1.爱建公司这样的经济形式,完全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它的存在与发展,是符合客观形势要求的。2.爱建是统战工作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中,发挥原工商业者为四化服务积极性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一点5年来的实践完全可以证明。另一方面,原工商业者需要在参加四化建设中继续进行自我教育和改造。3.爱建可以在国有经济主导下,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它不仅团结了上海不少原工商业者,而且还争取到不少港、澳、海外工商界人士参加祖国建设,提供了场所,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而随着统一战线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爱建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该篇文章随后发表在《统战理论研究》期刊。
第三篇是年5月宗之琥在上海市委统战部召开的统战工作对外开放服务研讨会上发表的《统一战线要更好地为发展生产力服务》论文,是他与吴大明(原爱建公司董事会主任秘书)合作撰写的。文中以爱建10年发展的大量事实,来论证爱建既可成为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窗口”,也是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窗口”,并且论述爱建公司的发展,是经济工作与统战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一项创举。爱建的基本特色就是寓统战工作于经济工作之中,让统战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它为新时期如何发展统一战线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提供了新鲜经验。这不仅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同时也加深了对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5
再过改制股份制关
宗之琥长期在交通运输部门任职,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爱建公司成立后,他被推选为首届董事会董事,又被董事会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协助刘靖基董事长兼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
在起步阶段,一切从头开始,开拓创业对一家有多项业务的综合性公司,是比较艰难的。宗之琥按照刘董事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八字方针,推进各项业务。头三年只能说是初创,公司没有盈利。年开始渐有起色,到了五年期满,已呈现一定规模:住房建设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商品房有平方米;实业投资已成功兴办了59家自营或联营中小企业,大多数分散在各区、县,由分公司主管;对外经贸通过牵线搭桥,已促成6家沪港合资合作企业,且均开业,同时开始试行进出口贸易。因此,在第二次认款人大会上,市委统战部领导概括为“一条线”(指住房建筑)、“一个系统”(指实业投资)、“一个窗口”(指对外经贸),充分给予了肯定。由于业务开展得好,创造利润万元,相当于全部资本金的40%。
从年董事会换届开始,宗之琥担任公司副董事长。他并没有满足于已有成绩,而且还不时告诫说:一个企业要能长期生存并不断拓展,必须经常居安思危,找不足处,加以改进,才能上台阶。一般5年过后,要注意,到了20年左右,更要重视。他的预言,富含哲理。事实上,公司一方面业务蒸蒸日上,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然而另一方面隐含着两个危机:一是原有认款制度已经不适应业务发展要求,矛盾显现,甚至形成阻力;二是各级领导层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如何培养年富力强的新生力量,已是迫不及待的大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关系到爱建公司能不能长期办下去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公司领导包括宗之琥的高度重视。
公司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认为只有把原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股,扩大资金来源,才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当董事会通过改制股份制的决议后,宗之琥又担负起具体推进这项工作的责任,被任命为股份制工作组召集人。经过3年努力,终于在市领导直接关怀下,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各方协调配合,克服种种困难,使改制获得成功。年9月22日举行股份公司成立大会,第二年4月,爱建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实现股份制后,业务有了新的提升,效益逐年增长,按每股权益,年为0.50元,年0.74元,年0.89元,年0.82元,年0.60元,年0.52元,每年均在0.50元以上。上证所将爱建列为绩优蓝筹股,选入上证50指数样本股。
关于公司的选用人才问题,宗之琥也有独到见解。他提出要选优秀人才,可以分别采取3种方式:高层领导宜“聘”,看中了就聘请;中层领导宜“提”,即在部门和分支机构一般人员中把出类拔萃的优秀人员提上来;基层人员则要“招”,对外公开招考,择优录取任用。这一用人方针,一度被公司采用。
6
平生最爱夕阳红
爱建成功改制后,宗之琥被推选为副监事长,同时又在刚成立的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理事会任副理事长。爱建特种基金是由原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的盈余积累中留存的一部分资金组建的,它用来投资到改制后的股份公司,成为控股股东,而且是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30%。其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部分是原爱建的领导,两者保持了密切关系。
宗之琥:我参与了爱建公司的筹备工作,公司成立后又参加了经营管理工作,担任了5年副总经理、8年副董事长和7年副监事长。20多年爱建公司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爱建公司,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爱建公司的今天。不能想象,没有党的领导、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成立这样一个公司。所以我们说,爱建公司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在党的领导、支持下,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爱建第一家联办企业——浦江手表厂生产的浦江牌手表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后,法国国家电视二台、加拿大国家电视台在市外办的安排下,分头采访了浦江手表厂现场并录了像,并采访了为浦江手表厂诞生起到重要作用的宗之琥。
宗之琥还历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第三、四、五届市人大代表;第五届市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市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
年6月,宗之琥被批准为中共党员。他具有中共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双重身份,又是工商界中的代表性人士、高级知识分子。他长期对党怀有深厚感情,对共产主义有坚定信念,即使在10年动乱期间受到很大的折磨,也从未动摇。在受聘于爱建的26载,担任多项领导工作,一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爱憎分明,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生活俭朴,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爱建员工作出表率。
年12月,黄浦江上继南浦大桥通车后,杨浦大桥工程进展神速,通车在望。宗之琥喜而赋诗《浦江晚眺》:“平生最爱夕阳红,无限风光落照中。今日吴淞江上望,斜晖飞棹映双虹。”
年,特种基金理事会决定专门成立咨询委员会,由宗之琥主持开展活动。宗老经常召开咨询座谈会,听取对爱建公司经营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另外,理事会还成立资金投放运用专门小组,也由宗老分工负责。他还参与特种基金的对本市贫困老年人访问救助活动,以八十高龄奔波在第一线,这种务实敬业的风范,实属可敬可贵。
宗之琥和时任民建上海市主委黄关从(右一)亲切交谈
年1月,香港回归前夕,宗之琥回首历史,感慨万千。清赵函曾有描述英帝国主义侵略东南沿海,进犯长江,迫使清廷签订《南京条约》的组诗《十哀诗》,读来令人发指。他写下《庆香港回归》:“忆曾愤读十哀诗,血雨腥风草木悲。百五年来民族恨,今朝举世庆回归。”
年4月29日,宗之琥任爱建特种基金第二届副理事长。
年3月,在国家民政部、劳动部等6个中央部门、团体联合举办的评选活动中,宗之琥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贡献奖”,表彰他为老龄事业作出的贡献。
年10月29日,爱建公司团委举办了第一期“忘年交”座谈会,聘请公司副监事长宗之琥为“青年之友”,并与大家座谈。宗老回顾了爱建创办发展的历程,讲述了爱建老前辈们敬业的感人情景,总结了自己的人生体会,与青年人共勉。
年4月,爱建公司副监事长宗之琥荣获由国家民政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等联合颁发的“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这不仅是宗之琥的光荣,也是对爱建特种基金多年来关心支持老年事业的褒奖。
年6月,宗之琥任爱建公司第三届监事会顾问。
7
神州瑰灿史无前
年9月,建国50周年前夕,宗之琥感叹道:新中国成立时我35岁,现85岁矣。回首过去,瞻望未来,感赋绝句《庆建国五十周年》:“满目疮痍卅五年,喜看日月换新天。从今认定光明路,五十春秋老愈坚。”
宗之琥对爱建事业的另一项贡献,是主持编修一部全面反映公司20年成长历史的大型志书——《爱建志》。这部志书,是市外经贸委员会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统一部署安排的。公司专门成立了编纂委员会总抓这项工作,请宗之琥担任主编。
爱建下属有子公司、分公司及独资、合资企业,名目众多,业务面广,时间跨度长,而原来的资料、档案又不全,编好、写好这部书,困难不小。在宗之琥的具体负责主持下,从全面动员开始,多位同志参加了这项“系统工程”,分4个阶段循序渐进。写出初稿后,工作转而集中到审改、总纂、校对上。出样稿后再度校对,最后由宗之琥全面审定。全书有60余万字、帧照片、幅图表,前后耗时达4年8个月。志书出版后,外界和公司内部基本肯定。通过对20年发展的总结,可以以史为鉴,传承后代,推动爱建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年2月起,在爱建特种基金的支持下,爱建公司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MBA班。在复旦—爱建MBA班历时近3年的学习中,时任爱建公司监事会顾问、爱建特种基金副理事长的宗之琥始终关心办班情况,定期听取教学情况和学员学习、思想状况汇报,关心青年人才的成长。
年6月,宗之琥在爱建公司主办的《爱建》报建党80周年专刊上深情撰文《神州瑰灿史无前》,其中写道:
20世纪是世界大变革的时代,是中国大变革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这个大变革。我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那一年——年,经历了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历次运动,参加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才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我是一个有50年会龄的民建会员,又是一个只有15年党龄的中共党员。我第一次见到董必武时是33岁,向党提出入党愿望时是48岁,宣誓入党时是73岁。回顾这段历程,这是党的培养教育的结果,也是与民建的培养教育分不开的。
我今年已经88岁了,无论体力脑力,还是知识经验,都无法适应今天的时代要求,但我是一个民建会员、一个共产党员,仍应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做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事情。
年3月,值抗战胜利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宗之琥重回抗日战争时期工作过6年半、已经阔别了整整60年的云南,重走当年战斗过的滇缅公路。图摄于昆明圆明寺
8
并肩携手逐波深
年1月,宗之琥爱人赵丽德不幸病逝。他们于年结婚,其妻曾是中学教师,婚后夫妻感情深厚,相濡以沫,一起度过了64个春秋。宗之琥在刻骨铭心的悲痛之中,赋写了四首七律诗,悼念亡妻,抒发内心深处的极度伤感。
其一:此生幸结好姻缘,甘苦深情六四年。
???不信前生与来世,骨灰合撒海江间。
其二:病榻缠绵十六载,几番欢慰几番愁。
???卿今一去应无憾,嗟我黄昏独自留。
其三:前宵梦里关情切,昨日床前细语温。
???岂料暂离成永别,死生咫尺了无痕。
其四:死生咫尺了无痕,似梦疑真欲断魂。
???十五年后再相会,并肩携手逐波深。
上述第一首原在爱妻患病时写成。临终前一天,爱妻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宗老紧握其手,在她耳边将这首诗读给她听,重申“我们永远在一起”的海誓山盟。她听后含泪颔首,默默无语。遗体火化时,宗老将四首诗原稿放置遗体胸前,一并火化。骨灰盒放置于原睡床枕边,显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中年时的宗之琥夫妇在订婚之处合影留念
年3月,宗之琥任爱建特种基金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反映爱建事业-二十年发展的《爱建志》首发式于年9月22日公司成立24周年纪念日举行。主编宗之琥在首发式上回顾了整个志书4年8个月的编修历程。
年7月,宗老迎来了90岁生日。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人活百岁,到九十只全程之半。宗老一向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语近消极未敢苟同,因反其意而赋诗《九十自寿》:“春秋九十忆前尘,百岁征程已半程。最是夕阳无限好,晚晴哪怕近黄昏。”
年11月16日,宗之琥专程回到家乡常熟,向常熟市档案馆捐赠了他父亲宗子威的一批诗词手稿。
年11月28日,宗之琥离开人世,享年91岁。家属按其生前遗愿,不举行追悼会与告别仪式,一切从简,并将二老骨灰合葬于江河之中。
《回眸爱建》由中西书局于年出版
(本文根据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有关资料、爱建公司编著的今日出版社年8月版《回眸爱建——“爱国建设”的峥嵘岁月》等整理而成)
链接往期:
爱建创始人刘靖基与爱国建设事业
爱建创办人唐君远与唐氏家族传奇
爱建老领导杨延修的红色传奇人生
爱建老领导陈铭珊的同舟梦爱国情
爱建老领导郭秀珍的爱国报国之路
核稿/樊凌飞
责编/沈?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