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绵阳虽已有多年建城史,但绵阳市始置为涪县,历来为郡、州所治,在其中有个郡掌管了绵阳九十四年,它拥有两千多年的县制,那就是如今的老县城——梓潼县。今天一起来看看这座古老的县城吧!
梓潼地名由来
梓潼之名,源于夏商。
《蜀记》记载,梓潼最先为夏禹治水梳理河道而陈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尼陈山。夏禹治水,需造独木舟,知尼陈山有梓木,径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树不伏,化为童子,禹责而伐之。先民以梓树为童子所化,即改尼陈山为梓潼山,因蛇水绕山,以水为表,故名梓潼。蛇水亦因此而名梓潼水,秦于此置县亦以此为县名,其名实含梓树与童子相互变换之意。
《太平寰宇记》表述,梓潼之名的源起时,又云:“因县域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名梓潼焉。”将县名之源起又另辟新意,说是源自梓林潼水。
梓潼历史人物
01文 齐文齐,汉成帝、光武时人,字子奇,梓潼县人,东汉镇远将军。
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5年),文齐出任京师(长安)城门校尉(统帅守城部队的高级统兵官)。王莽执政时,益州郡(云南滇池)人民不堪重负,发动起义,王莽派遣将军廉丹率军前往镇压,被起义人民杀败。王莽又派文齐前去征讨。文齐率军至益州后,征而不讨,围而不歼,说服起义民众归顺朝廷,王莽即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02李 业
李业,字巨游,汉代梓潼县人。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梓潼美食
梓潼酥饼中国四川梓潼的传统名特产品,原名“薄脆子”,。梓潼酥饼主要以小麦精粉,菜籽油,化猪油,一级白糖,芝麻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制作。旧时用木炭火,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满月,色泽浅黄,光泽明亮,酥纹均匀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余味回香淡雅等特点。品种由过去甜味一种发展为柠檬、香蕉、椒盐等八种,老幼皆宜,久食不厌。
梓潼片粉据相传,清光绪年间,梓潼东坝一位仇姓厨师,在为人做席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经多次实验而创造这一美肴。他总结出做片粉的原料,应采用优质绿豆、豌豆、红苕淀粉为主料,其中以绿豆为最佳。
其做法是,按照民间传统工艺,配以清甜井水,精细操作。绿豆片粉、苕淀粉一般是,将青菜汁、韭菜汁中的自然色素与淀粉稀释成浆,舀入平底圆形金属锅内荡平,放入沸水锅中摆动数下,待粉浆凝结成薄膜状,将平锅提出,放入清水冷却,然后起出,平铺在桌上,照此分法码至约1-3寸高,用刀切成宽约一寸的长条,吃时一片一片撕开,薄滑透明,故称片粉。
梓潼片粉,色绿质嫩,柔滑而富弹性,整洁而层次分明,食时兑料讲究,多配以麻辣酸调料,若浇以豆豉酱汁、窝油高醋,辣椒香油,大蒜,视之绿盈水泛,食之麻辣冲味,嚼之柔韧凉爽。
梓潼镶碗梓潼镶碗,是地方上的一道特色大菜。要是接待贵客,必有镶碗。镶碗用料有鸡蛋、豆粉、豆腐、肉馅;底料有木耳、黄花、豆皮、酥肉、时令蔬菜等。制作时蛋清、蛋黄分别上笼分蒸,呈黄白二色,造型美观,滋润可口,深受食客喜欢。梓潼景点
01七曲山大庙七曲山大庙拥有中国最大的古柏林。
七曲山大庙是川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区,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这里是烧香祈福,感受道教文化的绝佳去处。七曲山大庙旧称“文昌宫”,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专庙,因此每逢高考等重要考试,来此烧香的学生和家长非常多,游客也可以试一试。从七曲山大庙大门前走小道上山,山上的雷神庙是整座大山的制高点,这里可以俯瞰周围,视野很好。
02两弹城年1月,两弹城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年8月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内迁梓潼,在此相继完成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九院旧址被称为"两弹城"。绵阳梓潼"两弹城"景区被认定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梓潼人,深深被这座县城的历史底蕴熏陶着。它的文化底蕴浓厚,层林冠盖,松柏千章,鸟语凋啾,苍郁婀娜。在此小编欢迎大家来梓潼游玩,感受一下这座古韵犹存的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本期互动:聊聊你的家乡吧!
编辑/郭七七原创出品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另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