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绵阳天气
绵阳旅游
绵阳新闻
绵阳招聘
绵阳房产
绵阳特产

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科技合

这些天,西南科技大学正和位于重庆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一款混凝土桥塔病害智能检测系统。双方能成功牵手,得益于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的牵线搭桥。

去年8月,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分中心在为重庆红岩建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仪器共享服务时了解到,企业在桥梁隧道领域的自动化检测研发中存在难题。

为此,共享平台牵线搭桥,让企业联系西南科技大学的相关专家帮忙破解。一经对接,双方迅速达成共识,并于去年12月正式签订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通过共享平台,把我们人工智能的一些解决关键核心算法的能力更好应用于重庆地区的这种桥隧需求。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将更好提升我们的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华表示。

“平台的搭建帮助我们企业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也促使我们公司技术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水平。”重庆红岩建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劲松也通过视频采访向记者介绍。

为了促进川渝两地科技合作,年10月,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在重庆北碚设立分中心,为两地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成果转化、项目对接、科技金融等多方面服务。

目前,共享平台以设备共享为切入点,已全面融入到川渝两地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

“去年,平台为37家重庆企业提供了各类科技创新服务超过余次,促成了4个项目合作落地,带动企业投入超过多万。目前平台已延伸到科技、金融、人才等多个领域。”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分中心负责人董雷介绍。

除了搭建平台,年,川渝两地还联合实施了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成立了高新区联盟和技术转移联盟,实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数据开放共享。

此外,去年4月,为积极支撑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参与成立了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

5月,市科技局和重庆市北碚区科技局签署协议共同设立绵碚科技创新券,支持各自辖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购买对方区域科技人才服务用于自身创新发展;

加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绵阳市目前已获批国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1家,积极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活动,定期举办技术交易活动、高新区创新挑战赛,采用“揭榜挂帅”方式,探索“产业链+科技众包”的成果转化模式,年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超20亿元。

市科技局表示,今年,绵阳将更深度开展川渝协同创新工作。

“我们要和成渝一起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争取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资源和设备共享、推动科技人才交流、共同建设科技园区等。”市科技局副局长熊仪江说。

熊仪江介绍,我市除了和北碚区继续深入合作外,还将把合作拓展到重庆各区县,并加强和成都市的科技合作。

“我们要从点的突破向系统全面的合作转变,要精准把握合作载体。当前我们主要是要抓好西部科学城的建设,要通过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壮大地方经济实力。”熊仪江说。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鲁文林

责编:曾秀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yangzx.com/myxw/1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