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绵阳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下面
小绵带您盘点都有哪些亮点?
工业运行稳中向好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市委书记彭宇行深入企业实地调研
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年上升2位;工业投资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0%;技改投资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9.5%;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8.6%;工业净利润达.97亿元,同比增长26.6%,比年提升21.8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8.6%,比年提升1.1个百分点。
深入实施一号工程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深入企业调研
全年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化工八大重点产业累计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两新”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分别达53.5%、36%,占比继续领跑全川。
坚持抓项目强投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开工篇现重点项目新开工建设个、竣工投产个,四川最大单体工业项目、总投资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柔性面板生产线项目成功签约并开工建设。
续建篇列为省重大产业项目之中的神华天明公司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等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4亿元;列为省政府重点项目之中的华晨瑞安汽车零部件公司凸轮轴生产基地等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01亿元;列为省经信委重点项目之中的好医生药业集团公司中药项目等3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23亿元。
竣工篇皇龙智能破碎公司年产台套成套破碎设备技改扩能项目等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招商篇抓好以“两新”为主的重点项目招商,全年累计完成“两新”产业项目招商个、计划总投资额亿元,分别增长31%、48%,其中投资29亿元的华强主题园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并在加快推进。
大力推进全创试验军民融合快速发展
积极探索军民融合产业推进机制推动九洲集团牵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成飞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73家单位联合组建起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加快推进科技城创新中心、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提升军民融合产业核心竞争力。
军民融合产业载体加快建设规划建设“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军民融合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军民融合绵阳科技城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基地成功入围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
军民融合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出台《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绵市经信军民〔〕17号),首批户军民融合企业获认定。9户企业列入四川省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9户企业列入四川省军民融合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名单。军民融合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近50%,居全省前列。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竞争优势加速构建
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年成功申报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工业设计企业4户,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66户;组织申报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10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13项、创新能力提升专项6项、企业技术创新专项14项、工业设计1项。
核心技术攻坚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重点实施新材料、节能环保等44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物院四川中物技术公司、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别组建起3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有效促进了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共登记技术合同份,累计合同成交额7.94亿元,其中实现技术交易额7.25亿元。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取得新成果着力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川汽绵阳公司成功挂牌,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和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共同筹建的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专家评审,成功举办全省“太阳神鸟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绵阳分赛,获得“优秀组织奖”,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制造业和工业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市场主体持续壮大
大企业大集团培育
研究出台并大力实施《绵阳市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绵府发〔〕20号),全市第一批“领航计划”培育企业达38家。全市年产值4亿元以上企业达98户,比上年增加1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3.3%、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新增好圣汽车、铜鑫铜业公司2户企业进入全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新增好圣汽车、铜鑫铜业、好医生药业公司3户企业跨入全省制造业强,绵阳跨入全省制造业强企业总数达10户。
小微企业培育
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涌泉计划”和重点产业升规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2户,超目标任务2户。新增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园、经开区积家工业园2家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全市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总数达到9家。
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两化"融合加快推进
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推动由九洲集团主导,引入中兴通讯、神州数码、中科曙光等国内智慧城市业界精英共同组建成立了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绵阳市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等3个智慧城市一期建设项目。
互联网+先进制造深入实施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一、二、三产领域广泛应用,九洲集团军工电子装备共线柔性装配等智能制造项目获工信部支持并顺利实施。
工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培育壮大重点工业品网销品牌,指导企业自建平台或依托第三方平台发展电子商务,着力培育一批电商交易骨干应用企业、挖掘和支持打造一批立足绵阳、领先全省、辐射全国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触网”率已达80%,电子商务应用率达90%。
夯实发展载体园区加快建设
科学编制《绵阳市“十三五”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并实施《年全市特色园区推进工作方案》,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转型示范区、体制改革试验区、产城融合新城区、高端人才集聚区、城乡统筹先行区。出台《绵阳市特色园区(含军民融合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绵阳市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培育“梧桐计划”》,支持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和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园,着力打造长虹智慧制造产业园、九洲空管二次雷达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全市特色产业园已达15个。
全年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5%;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76.5%;产业集中度达81%,较年提高1个百分点。
推进供给侧改革服务保障卓有成效
推进去产能7户大型水泥企业合计压减产量万吨,淘汰钢铁过剩产能8.72万吨。
推进去库存全市规模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下降11.0%,实现产销率98.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推进降成本争取到19户企业纳入省直购电试点,全年优惠企业电费.57万元;设立规模3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共计为企业办理应急转贷资金8.14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万元;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试点扎实开展,实现融资34亿元,得到李克强总理的肯定批示。
抓好产业对接深入开展产业对接活动,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协议90余项,签署应用技术合作协议48项,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技术需求项目清单个。
加强运行监测聚焦工业运行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强了对重点地区的工作指导和帮扶服务,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月度分析例会制度等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得到深入落实。
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对接《中国制造》,科学编制“1+3+8”“十三五”发展规划,即:1个工业总体规划,3个专项规划(产业园区、军民融合、信息化发展规划),8个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推动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
对上争取成果丰硕全市共有个工业项目获得国家和省资金支持。
年,绵阳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获得了李克强总理肯定批示1次、国家部委表扬4次、省上表扬表彰9次、市委市政府表扬表彰21次。
采写:绵阳市经信委政策研究和法规科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绵的工资就涨五毛!
涨了就来发红包!
可能......你会对它们感兴趣
绵阳城区这条大路将封闭施工一年半,《绕行攻略》来了
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竣工!好久去转转!
绵阳城区打造第二个三江湖,已经动工!这一片的市民赚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