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完成组建并正式运转
年3月16日,市委编委《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有关机构编制的通知》批复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年3月23日,市委《关于设立中国共产党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党组的通知》批复设立中共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党组。
市委、市政府任命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明确了职责分工;成立了直属机关支部委员会和机关工会委员会;为统筹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充实了干部职工队伍。制定工作制度20余项,形成了高效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秩序。
二、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体制试点工作
年4月4日,时任市委书记刘超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小寨子沟区域调研体制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督导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刘超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工作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意识、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始终绷紧森林防火灭火这根弦,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懈怠,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态度,把森林防火灭火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年4月2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汇报,了解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元方要求:一要高举保护大旗,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二要抢抓发展机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要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专项规划;四要突出项目储备,加大对接争取力度;五要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绵阳熊猫品牌。
三、顺利通过了体制试点验收
年9月16日,评估验收组专家李冰一行来绵,对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评估组一行高度评价了绵阳市体制试点工作,认为绵阳市主动承担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各项试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早、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试点保护成效初步显现,绵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纳入保护,栖息地保有率达96.2%,集体林合作保护协议签订率达95.7%。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司法协作的机制初步形成。打桩定界试点全面完成,62户原住民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红外相机监测发现,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稳中有升。保护是根本,发展是目标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社会稳定,民心期盼。
四、科研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年5月26日,岷山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北川基地)在小寨子沟挂牌。
年6月4日,王朗亚热带亚高山暗针叶林25公顷监测样地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加入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成为全国第二十三个永久性森林大样地。
五、平武县被评为首批自然教育先行示范区
年7月6日,四川省熊猫局印发《关于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和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建设的通知》,平武县被选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试验期三年。
六、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共管理事会
年9月4日,组织召开绵阳熊猫分局共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共管理事会章程和议事规则,选举产生了首届共管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作为部门协调机制,共管理事会正式成立,既为其他管理分局设立共管理事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也将为全方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促进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七、积极开展规划项目库建设
对标《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年)》,建立了五大类个项目,规划总投资多亿元的项目库,积极协调纳入市县两级“十四五”规划项目库。全力配合省熊猫局编制6个国家公园专项规划。指导三个县(区)申报世行贷款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资金3.87亿元、申报“十四五”文旅提升国家公园项目1.5亿元。
八、组织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行动
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了专项督查检查,大力宣传提高防火意识,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抓好隐患整改落实,进一步做实做细了监测巡护、重点部位和卡口管理,落实了闭环管理管控。
九、开展跨区域联合巡护行动
年5月及10月,先后开展两次跨区域联合巡护行动,签订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区域联防联护协议》,健全国家公园川甘相邻区域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联动机制,清除资源保护死角,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区域联动保护长效机制。
十、实施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年1至7月,全面开展了试点区各类自然资源权籍调查,基本摸清了各类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自然状况,以及所有权主体等权属状况,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监管有效的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END
撰稿:黎运喜审核:张天禄审签:李学义
扫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