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项目介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之际,初入大学校园,面对与过去十二年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我们新奇、兴奋之余,多多少少都有过迷茫与无措。在我们逐步适应新生活、慢慢变得更加成熟独立的道路上,离不开来自同一高中——四川省绵阳中学的学长学姐的悉心引导与关怀。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在复旦度过了一个学期后,我们对复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母校的更加怀念。在母校下一届学弟学妹高考前,我们精心组织了一次返校宣讲活动。
(实践队成员在为宣讲做充分准备)
毕业生返校宣讲是绵阳中学的惯例。往往是多所大学集体在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般也就是二诊)后、放寒假前到校举行,由校方提供场地,学生自由选择心仪的大学听讲。既为即将走上高考战场的学弟学妹加油打气、分享经验方法,也让大学走近高中、为大学招揽菁英。
今年,囿于疫情,毕业生无法进行集体返校宣讲活动,而是改为线上形式,时间也延长到了寒假期间。这是多年来首次采取线上直播形式进行宣讲,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02
前期准备
10月,我们便确立了进行返校宣讲的意愿,并很快确定了参与人员,开始与绵阳中学相关方进行对接。11月期间,应绵阳中学校友会要求,我们陆续拍摄了高考鼓励的宣传片和绵中毕业生纪念mv片段,撰写了宣传文稿,建起了QQ交流群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并于11月22日通过绵阳中学级官号进行宣传。
(年级官号宣传)
(QQ交流群)
12月初,由自然科学实验班的郑一同学牵头,宣讲项目成功申请立项,获得了启动资金和部分物资——为向往复旦的学弟学妹们准备的复旦特色小礼品。
(复旦精美礼品准备)
忙乱的期末季考试周结束后,宣讲活动正式进入紧锣密鼓的准备中。年1月14日至15日,参与人员开展了“分锅大会”,根据项目需要分为了直播宣讲组、QQ群营销管理及气氛组、物资组和收集记录组四小组。其中,直播宣讲组根据宣讲内容又划分为培养方案、学习生活、招生计划、高考备考四大版块,各由一名同学主讲。
(实践队成员自己做的宣讲海报)
03
宣讲过程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充分准备后,宣讲正式拉开帷幕。
在对宣讲流程进行简单介绍后,首先出场的郑一同学以复旦招生宣讲ppt为基础,融合自己的大学体验,带领学弟学妹们走进复旦。在复旦概况版块,对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建校历史、育人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聆听宣讲的同学们更加憧憬加入复旦百年星空,与名人大师携行,拥有综合发展的大学生活。而在招生政策版块,郑一同学在严谨讲解招生政策、历年数据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填报志愿、专业选择时的体验,生动传递出复旦在招生上对于每一位学子的关怀。
为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复旦大学的育人特色,接下来上场的万思恬同学,对复旦大学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解读:在解读2+X本科培养体系时,以解读“2”“X”切入,通过2+X课程结构的展示,充分展示了综合发展的育人特色;而插入自己学习程序设计的经历,更展现出复旦对于每门课程设置的认真与严谨,让同学们心向往之。而荣誉课程的介绍,也让希望深入学习的同学们看到了更好获得针对指导、取得学术突破的机会。最后大学学习体验的分享,也展示着自由而无用的复旦风骨,体现出复旦大学对于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学习的包容性。
(宣讲直播的部分内容)
万同学从培养政策上解读着复旦的自由与包容,而王晨晨同学则以自己的校园生活,诠释着这样的复旦风骨。从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的教学楼,到教学相长、三教久留的自主学习氛围;从干货满满、幽默风趣的通识课程,到毗邻五角场、便利繁华的地理位置;从丰富多样、各有所长的社团生活,到充满惊喜、互助互爱的寝室情谊……校园中悠闲的流浪猫、食堂里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一张张展示的照片,都将我们在复旦的点滴日常,向学弟学妹们娓娓道来。
当然,作为返校宣讲的学长学姐们,我们宣讲的目的除了在同学们心中播种报考复旦的种子,也要承起复旦人的责任,结合自身学习备考的经历帮助学弟学妹们早日实现加入复旦大家庭的梦想。最后出场的白磊学长,则分享了自己对于高考三要素——心态、速度、准确度的理解与调整方法,结合自己高中的学习经历与高考特点,强调相信老师、合理刷题、总结反思的重要性,体现吃透知识、提高熟练度在高考上的功效,给同学们“指点迷津”。
(交流群中学法分享)
(宣讲直播互动)
宣讲主要内容结束后,我们还设置了提问环节,以趣味选择题的形式,对宣讲提及的重要内容进行互动交流。最后的答疑环节,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的同时,我们也更加了解同学们的疑虑所在,为长期服务答疑、传递复旦人文情怀提供了更好的依托。
04
成员感想
这次返校宣讲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复旦校团委和绵中组委会的各项要求,线上直播有序进行,QQ群答疑活跃开展,物资分发落到实处。
于我而言,本次经历提升了我与人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并逐渐学会对事物的统筹规划安排。在活动中,我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宣讲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在认真高效、不留余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我深受震撼,内心也表示由衷的感谢。
——20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郑一
我记得一年前我在宣讲会上收到学姐学长的孵蛋攻略,由此开启了逐梦复旦的奋斗历程,如今,身份转变,我们抱着宣传复旦、反馈母校的心情,向学弟学妹们分享我们在复旦的生活点滴与学习经验,让更多优秀的学生了解复旦,向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追求前行。通过宣讲,我也了解了与我一样在复旦生活的小伙伴们的校园日常,更加感受到复旦对于每一位学生、每一种发展方式的尊重与包容,也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虽然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我们不能回到学校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但在直播间中,我依然感觉到同学们的热情,也希望今年九月,能与更多优秀的学弟学妹们,在复旦相会。
——20级生命科学学院宋谨旭
供稿
环科09实践队
编辑
张佳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