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中新网点评,“奶茶控”怕长胖,但更怕买到又长胖又欺骗人的产品。配料表上写得清清楚楚,宣传却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
元气森林带着「0糖0脂0卡」的概念风靡全国,在年成立的元气森林,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估值从0飙升到亿。
官方数据显示,年期间,元气森林在天猫卖出万瓶饮品,拿下“天猫水饮品类销量及销售额第一名”,全网总销量达到万瓶,总销售额突破万元;而到了年5月,单月销售额达到2.6亿元,超年全年;年前五个月,共计售出1.9亿瓶,总销售额达到6.6亿元。那为什么国民度接受度如此之高的元气森林却突然翻车了呢?
“喝不胖的0蔗糖奶茶”其实有糖
其实元气森林乳茶早就受到网友质疑,年1月1月上旬。营养学话题博主
kellyWeaver测评超市中常见的低糖、无糖饮料时发现:元气森林乳茶宣传中主打“0蔗糖”“奶茶控不怕胖”等概念,却在产品中添加了“结晶果糖”。结晶果糖即己酮糖,天然存在于水果、蜂蜜和谷物的浆汁中,甜度是蔗糖的1.2-1.8倍。结晶果糖在人体内代谢比葡萄糖快,不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容易被机体吸收,且不依赖胰岛素,对血糖影响很小,适用于葡萄糖代谢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补充能量。
KellyWeaver在文章中指出“一小瓶ml的元气森林咖啡味乳茶,能量千卡,能顶一个妹子1/3顿中午饭;人家奶茶店,一杯小杯的奶茶,有小料、现做新鲜、还便宜,能量也不过就是大概三四百千卡”。
公开资料显示,果糖与蔗糖一样,都是工业精制糖。果糖如果摄入过量,也会给肝脏造成额外健康危害;而乳糖和果糖作为糖类,都含有热量,过量食用也会长胖。
用“果糖”替换“蔗糖”,并在宣传中模糊“0糖”和“0蔗糖”的区别,元气森林这一做法引发消费者的不满。
0卡、0糖”饮料真的能减肥吗?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明令禁止在饮品、食品上标注零添加、零糖等。此外,元气森林所谓的零糖并未真的零糖,元气森林还是含有代糖。因此元气森林的广告、宣传不仅欺骗欺诈消费者,而且有违规的风险。”
此外,“0卡0糖”饮料并非减肥利器,还会让你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
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介绍,零卡零糖的味道大多数来自于商业的甜味剂。甜味剂本身是安全的,可以分为带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带热卡的甜味剂,那么它能够产生更多的甜味,甚至比蔗糖要甜-倍。
他指出,如果单纯和含糖饮料相比,0卡0糖饮料确实对防治肥胖有帮助;但如果和水相比,由于甜味剂在大脑中会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你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糖饮料并不是完全健康的饮料。
区分无糖、低糖、0蔗糖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无糖"、“低糖”和"0蔗糖"的区别。看似简单的“无糖”、“低糖”两个词背后,其实有严格的国标要求(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打个比方,“无糖”和“低糖”两个词,就像官方封的,有标准,乱说要负责任。而“无蔗糖”是自封的。孙悟空在取经前,它的官方头衔只是“弼马温”,而“齐天大圣”就是自封的。所以有来头的妖怪,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就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弼马温”。就像元气森林公告里说的,消费者非常容易将“无糖”和“0蔗糖”的概念搞混。标“0蔗糖”的食品,大多数就是想蹭个“无糖”的概念,打擦边球,多赚钱。健康人还好,喝了顶多涨点肥肉,对于糖尿病人等特殊人群,乱吃对身体是有损害的。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下图这款号称“无蔗糖”的沙琪玛,虽然不加蔗糖,但代替以适量麦芽糖醇,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普通沙琪玛不相上下。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一定要看清《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
有糖变无糖?商品宣传勿变PUA!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大大增加。以往被视为“甜蜜象征”、“快乐之源”的含糖饮料,也被一些人有意识地减少消费。就连景点“快乐肥宅水”,也推出许多无糖产品,更出现许多主打低糖(或无糖)、低脂的产品。例如一款看似日本风的国产饮料,便主打“健康放心,喝不胖”,但却被披露,其产品包装上使用“无蔗糖”误导消费者,其实饮料仍然含有糖——只是没有添加糖。近日,该品牌发表声明,对“容易引发误解”致歉,并将产品包装上的“0糖”改为“低糖”。说实话,对于糖、果糖、蔗糖等等的区别,普通消费者确实可能混淆,也因此容易忽略了许多饮品(比如奶茶)、食品中惊人的含糖量。但是商家显然对此是了解的,尤其是其还以此作为宣传噱头,就不能以“没有说清楚”来避重就轻。该品牌的行为是否构成虚假宣传,需要有关部门认定。但是这一事件反映出商品说明和宣传中存在的许多“灰色”行为。这种行为似乎在食品行业尤其多见,比如前几年媒体热议的“酸奶是不是酸奶”,更有多年前某大企业以一己之力改变了“鲜奶”的定义。某些商家热衷这种语言伪术,当然不是中文不好,而是有意识地去诱导消费者,前提则是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这种行为后果可大可小——例如,如果有糖尿病患者被误导,长期饮用伪无糖饮品,可能会严重损害健康。如果元气森林想用一句“没有向大众说明白他们之间的区分”,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那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元气森林赔偿
这次事件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后,元气森林发出声明,对线上已购买的客户可以联系客服,补偿20元现金红包。仅仅20元红包实在是过轻,这对冲着宣传信息来购买产品的客户完全是不负责任。据企查查显示,元气森林主体公司为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曾在年3月被食药监局海淀分局行政处罚,被没收违法所得4万余元,罚款人民币28万余元。处罚事由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九)项及第三款。大白财经观察检索发现,对应的法律条文,是关于产品包装及标签的相关规定。由此可见,在年就出现包装上的违规,但我国相关法律的惩罚措施,对这些打擦边球商家来说无关痛痒,丰厚的利润使得他们愿意去拿一小戳利润去交罚款。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晓斌对环球网财经谈到:“元气森林前期虚假宣传就有问题。目前来个道歉有炒作嫌疑。不过道歉比不道歉好,至少表明一个态度。企业还是需要更多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