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家看到的,这几个月,全国楼市的动作可以说接连不断。
光是四月一个月,公开渠道能够看到的稳楼市政策已经超过30次。绵阳、兰州、大连、丽水、苏州、南宁、昆明诸多城市都在过去一个月内争先恐后地发布了楼市调控政策。
为什么?
一句话概括,还不是因为房价扛不住了,再不放宽就没人买了。
房价下降是好事么?
很多人都感慨,当然是好事,至少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买得起房了。
这些年不就一直有一种说法很流行:
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生孩子,房价是罪魁祸首。
因为房价太高,大家都买不起房,所以无法结婚,更别提生孩子了。
图源:《今生是第一次》
所以很多人言之凿凿,只要把房价打下来了,年轻人自然愿意生孩子,我们都担心的人口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
确实,在现在的中国,人口问题刻不容缓。整个年全国仅增加了40万人口,对于咱们14亿的人口基数来说,相当于人口增长基本停滞了。
为了促进生育,国家也是想尽了办法:又是开放三胎,又是出台生育补助和减税政策。以前是生怕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不足,现在是生怕年轻人不生孩子,人口进入负增长陷阱。
但一切真的如大家想得这么简单:房价下来后,人口就能增长上去么?
说下我的看法:这件事不太可能成立。
为什么这么说?
从根源上说,影响一个国家人口生育率下滑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至少涉及三个层面:
一是人口结构,二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三是生育成本。
图源:《总觉得邻家更幸福》
你觉得影响生育率最直接的因素是什么?
很多人说:是存款啊!没钱生什么孩子!
其实,根源不在于年轻人存款有多少,而在于年轻人的数量有多少,尤其是——
育龄妇女的人数有多少。
当一个国家育龄妇女人数越来越少,甚至进入到一个下降周期中时,整个国家的生育率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图源:《产科医鸿鸟》
我国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要求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新增人口数就已经逐渐减少了。
进入到21世纪后,随着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逐渐长大,相较之前几代人,育龄妇女人数也在逐渐减少。
拿年来说,全国21-35岁之间的育龄妇女人数相较于年就减少了万。
育龄妇女人数少了,生育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这就跟老龄化问题一样,其实都是由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
不仅生育的人变少了,如今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也降低了。
这里的生育意愿,其实涉及两个层面:
一个是婚姻意愿,第二才是生育意愿。
先说婚姻意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结婚率的下降与离婚率的上升。
根据《中国婚姻家庭报告版》的数据,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6万。
对,连续八年下降。
而离婚率却一路猛增,从年的0.96‰上升至年3.1%,20年过去,相当于高了3倍。
一句话概括就是,现在的人没以前爱结婚了。
图源:《不结婚》
这里就要讨论到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需要结婚?
其实从本质上说,结婚是夫妻为了搭伙过日子,在以前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一男一女想要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就需要组成家庭。
两个人共用住房、共用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共同抚养小孩长大来防老,总比一个人过日子要来得划算。
可如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迅猛发展,男女收入都有了显著提升,一个人过日子也有了底气,就算过得不算太好,也不至于过不下去,所以结婚从此不再是男女的必要选择。结婚率的下降,离婚率的上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而这一层面的变化,自然也会传导到生育率上。
图源:《坡道上的家》
你觉得以前人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暂且搁置关于“人生体验”这种想法,其实核心目的还是“养儿防老”。
毕竟人终究会有老去的一天,在农耕社会,人老之后没有劳动能力,如果没人赡养,很难活下去,所以对当时的人来说,“生孩子”与其说是一种传统,倒不如说是一种生存手段。
然而,到了现在这个社会,人们的收入来源变得更加多样化,社会保障体系也相对健全。年轻人边工作边存钱,还交着养老保险,老了以后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经济实力,或者社会保障完成养老,更别提还有各种“以房养老”的新玩法。
这样一来,“养儿防老”的担忧减轻了很多,生育当然不再是年轻人必需的选择。
甚至相反,生育有时候不仅不能“养儿防老”,还要为此付出过高的“生育成本”。
图源:《坡道上的家》
我们讨论的生育成本,其实包括两个层面:
一个是直接的养育成本,第二是除了直接生育成本之外的机会成本。
拿直接的生育成本来说,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版》,我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48.5万元,平均每年2.85万左右。
其中,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高达63万元,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平均养育成本更是高达万。
按全国平均数据,平均每个孩子每年花2.85万,很多人觉得这个数据并不高啊!
可你要知道,年我国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啊。
这么算下来,只养一个孩子,夫妻俩人收入的一半就要供孩子,勉强还能过得下去;但凡要是生了二胎,那可就极其紧张了,这还没算夫妻头上的四个老人。
图源:《家族的形式》
如今,就算房价下降了,但就养孩子的成本来说,住房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医疗成本、教育成本等等。
医疗成本就不说了,孩子有个发烧医院跑,这些花费都是实打实的钱。
教育成本更是可怕的大头,在这个教育内卷到国家都出面干预的年代,从胎教到孩子研究生考试,教育成本始终都是家庭最大的支出之一。
所以很多年轻人一想到生娃,只是简单算了算养孩子要花多少钱,就瞬间就打消了要孩子的念头。
“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我自己花钱不香吗?何必养孩子?”
这些都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想法。
当然,除了直接的生育成本,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来说,生育还意味着付出极高的机会成本。
什么叫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你为了某种选择而放弃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图源:《坡道上的家》
举个栗子,你选择进入金融公司,那自然无法同时当上公务员和其他职业,看上去你选择某种职业没有付出成本,实质上你已经付出了成本,这就是你失去了选择其他职业的权利。
对于职场年轻女性来说,选择生育的机会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且不说在招聘的时候就会被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