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周
前言
“近些年,讨论发展‘强省会’还是‘省内城市均衡发展’的争论此起彼伏。有人认可成都模式,认为打造了经济增长极,是极好的城市名片;也有人向往‘散装’江苏,各市实力均衡,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综合发展水平高。但如今,随着各省‘十四五’规划出炉,目前看来,‘强省会’已成大势,未来我国可能会迎来强省会时代。”
“首位度”成区域发展热词
衡量一座省会城市的“强势”与“弱势”,一个很关键的指标是经济首位度。所谓首位度是由马克杰克逊在年提出,指的是一个国家首位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程度。经济首位度指的是城市经济体量占全省的比重,一座省会城市比值超过30%,就可以认为它的集中程度较高,能级比较强。
如今,各个区域都联合起来大力发展都市圈,那提高城市首位度以此联合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就十分必要,也越来越多成为了各个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近些年,至少有河南、江苏、山西、山东、安徽、陕西等多个省提出了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提高省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江苏连续2年将提高南京首位度写进工作报告,即将取代苏州。
强省会是“吸血”还是“希望”
提起我国强省会模式的典范,四川成都可谓是榜上有名。连续多年的新一线城市排名中,成都市稳居第一,七普数据公布后,成都市跻身一线城市和直辖市专属的“万人俱乐部”,坐稳了人口第4城的宝座。同时在国家规划中,成渝也被划分为“第四极”,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表现如此优异,对优化国家空间局部十分重要。
四川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适合大面积耕种和发展工业的地方只有一小块成都平原,因此从先天条件上来说就本身发展就不太平衡。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后,成都自然而然成为了重点发展城市,有了政策加持,省内大量的资源倾向成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年成都GDP总量.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6.45%;
但有得必有失,从经济体量上来看,省会内除了绵阳市超过亿外,其他差距都很大,成都GDP总量相当于省内很多兄弟城市之和。强烈的“虹吸效应”下,成都近10年期间净增人口超万,仅次于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而周边的南充、资阳等城市人口下滑幅度超过10%。人才都去了省会就业,没有岗位也就没有产业,经济发展不起来导致更多人向外跑,形成恶性循环。
多点“开花”的江苏让南京焦虑
与其他省份一枝独秀不同,在我国所有省份中,再找不出另一个省内经济“均衡”到极致的城市,省内各市在产业方面都各有亮点。年江苏GDP最低的城市是宿迁,达到了.37亿,跟我国经济最新强省广东相比,超过了非珠地区所有城市。而我国人均GDP最高的10座城市中,江苏占比40%。
为推动地区均衡发展,江苏打破了传统的苏南苏北之分,将全省划分为5个区域,并支持各区按照自己的优势发展相应产业。沿海陆海就重点发展船舶、新能源等产业;将帅地区发展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扬子江绿色发展带重点布局了高新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因地制宜,产业遍地开花,江苏经济的强大与均衡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本省竞争中,最激烈的莫过于苏州和南京市。年上半年江苏省GDP为.63亿元,苏州市以.66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占到了总量的19.47%,南京市GDP总量.77亿元占到了全省总量的13.89%。在最近发布的年上半年城市财力30强榜单中,苏州市力压武汉和广州,排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和杭州,位列榜单第5;而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则以亿元的成绩堪堪挤进前10。
苏州的发展速度也引发了南京的焦虑,苏州自年后经济体量就一直超过南京,人口方面苏州比南京多出多万人。作为江苏的省会,南京的地位很尴尬。因此在全国各城市提高首位度的呼声之中,南京的声量最大。目前,提高首位度成为了南京市的头号工作,甚至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中西部:强省会是无奈之举
在过去5年内,共有16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有所提升。除了杭州等个别东部沿海城市外,大部分都是中西部地区,也都是强省会的受益者。比如目前的西部明星城市西安,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年度GDP直接增长亿元;年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后,如今已经成功加入了“万亿GDP俱乐部”。
对于中西部大部分省份来说,地域广阔,发展程度不同,在全省经济发展都不突出的情况下,集中发展省会城市确实是“无奈之举”。除了这些城市外,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也对省会城市广州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在广东“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了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可见,利用强省会模式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城市竞争仍然是大多数省份的共识。
不过强省会模式也并不全是好处。过度强调一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商环境。本来就不多的资源都分给一个城市,其他的城市又如何发展呢?更严重的是,这种模式让省会人口大量聚集,治理难度也大大增加。西安房价已经实现了连续63个月的上涨,“被动式”推高无形中拉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城市治理水平也没有跟上,前段时间的“地铁事件”就反映了治理手段的粗暴。
结语
“这两年,强省会受到几乎所有省份的追捧,但归根结底,无论是发展强省会还是多点开花,带动经济发展得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只有制定适合自己省份的发展模式,才能对提升经济起到明显作用。你更支持哪种发展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