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绵阳天气
绵阳旅游
绵阳新闻
绵阳招聘
绵阳房产
绵阳特产

育种当有破土之力看绵阳如何走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lov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勇荷责任之锄,深耕教育沃土。

近年来,绵阳始终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提升教育优质均衡的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成效凸显:

  ◆绵阳教育类别和人才培养层次全面,基础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辐射西部乃至全国。

  ◆绵阳办园质量位于全省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12%;现已建成优质发展共同体(办学集团)57个,覆盖学校所;形成63所优质学校领办所薄弱学校的以强带弱、区域协同发展的学区架构。

  ◆绵阳建成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8所,占比53%,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全市在绵高校所数(15所)和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7.2万)居全省地市级第一位,处于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一幅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土人才培育“蓝图”,正在加速实践。

“双优”赋能

构建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

7月16日,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跨越近公里,送到了北川中学绵中班的王子源、郭洋君与北川中学的唐琰三位同学手中。

  从左到右依次为唐琰、王子源、郭洋君

  不仅承载了少年的远大理想,这三封录取通知书,亦成为了绵阳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见证。

“北川中学绵中班由绵阳中学在北川中学领办,到北川中学任教6年来,我努力将绵阳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同步到教学工作中,并传递给其他老师。”已有39年教学经历的唐静说,作为一名“交换教师”,他希望这个办学模式持续开展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北川学生能享受到绵阳中学的教育资源。

这种“模式”在绵阳屡见不鲜。为将优质教育资源与地区政策优势联结起来,年,绵阳南山中学平武清北班授牌,翻开了平武学生高中生活的崭新一页。

“我们山区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能在家门口上好高中并考上名牌大学,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年已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的周新童感叹。

“早在年,南山中学就和我们中学结成了帮扶对子,为了持续加大教学资源共享力度,南山中学每年派入多名优秀教师驻扎山区,还在我们中学开办了‘南山班’。”平武中学党总支书记齐勇说。

一座座无形的“教育之桥”链接南北

流动优质教育资源

背后是绵阳以“双优”赋能

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全面开启绵阳教育的“共同富裕”道路

年以来,绵阳实施优秀教师轮岗、优秀校长培育“双优工程”和优质学校扩容、优质资源共享“双优计划”,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力度。自“双优”工程和“双优”计划实施以来,数个地区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到1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50余万名师生也因此受益。

“我们聚焦老百姓所急所需所盼,以改革赋能,让优质的学校管理、师资等教育资源流动起来,从而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开启区域教育的“共同富裕”道路。”绵阳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昭表示,接下来,绵阳教育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地落实,持续深化实施“双优”工程和“双优”计划,尽快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努力满足老百姓“上好学”的需求。

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不仅着眼于“横向”的区域均衡,也着力于“纵向”的人才分层次培育。绵阳已构建起从专科到博士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十四五”以来,绵阳全日制高校学生总数由年底的14.9万人增长至年底的17.2万人。

◎目前,在绵高校硕、博士在读余人。

◎拥有省双一流“贡嘎计划”Ⅰ类学科1个、Ⅱ类学科2个、Ⅲ类学科2个以及培育学科3个,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0个。

◎据不完全统计,年各高校立项各类科研项目共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项目,包括国家级60项,省部级项。

◎授权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科研转化成果项;科技成果获奖省部级17项。

“实施高等教育提质晋级扩容,让质量与规模同向发力,是巩固绵阳高等教育在全省的引领地位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办学能力、办学规模,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绵阳市教体局二级巡视员周时光表示。

为国育才

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立足中国唯一科技城和国防军事重镇使命责任,绵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着力打造优质生源地。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绵阳各地大中小学积极探索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在教育教学中培根铸魂,国防军事人才输送数量名列全国前茅。

7月10日,年绵阳市空军飞行学员录取通知书颁发仪式在四川省绵阳中学举行。在这圆梦空天的荣光时刻,嘹亮的《强军战歌》彰显出绵阳学子们从军报国、矢志飞行的坚定决心。

据了解,绵阳中学是空军首批确定的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其招飞录取人数和“双学籍”人数均位于全国前列,自年该校青少年航空实验班成立以来,向空军航空大学输送一大批优秀飞行员,其中多位成为空军航空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培养的“双学籍”学员。

四天后,快递员手捧鲜花和一份特别的快递——绵阳市今年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送到考生李官宸手中。李官宸以优异的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航天英才班录取。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研发航天类是我向往的专业,未来我想向航空方向发展,特别是空军相关方面。”李官宸对大学生活已有了清晰的规划,他希望不断提升自己,为祖国国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绵阳市不仅大力培养高素质航空领域新型飞行后备人才,还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融入各个院校,每年组织近10万名学生到本市的军工企业和国防科研基地参观学习,引导学生投身国防事业。

“我们将继续加强和部队的协作,积极争取军事院校等和绵阳携手开展国防教育,用好用活绵阳现有的国防教育资源,用好现在的贯通培养机制,让国防后备人才的培养从小抓起。”绵阳市教体局副局长张辅表示。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已成为绵阳基础教育的底色

教育已成为绵阳的一张金字招牌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从“优质均衡”,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为国育才”到“打造优质生源地”……未来,绵阳还将坚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育种”运用更多“破土”之力,让无数优秀人才在对知识、理想的渴望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涪江观察记者谢斌杜亚菲王傥何茂松文/图视觉绵阳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yangzx.com/myzp/1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