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经开区是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新型工业示范基地、“”重点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园区,正在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1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9.15亿元。
发展思路明确主导产业突出
始终践行把经开区建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初心和使命,以年基本建成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作为全区的战略目标和不懈追求,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不断强化园区工业主导地位,努力迈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道路。优先发展智慧家庭产业,加快智慧家庭产业功能区建设,已聚集长虹智能终端、华丰连接器、海立电器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鼓励支持东材科技、旭虹光电、利尔化学等龙头企业增加研发创新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力培育智能装备产业,努力推进激光产业基地建设,帮助龙头企业波鸿好圣、华晨瑞安、中久光谷等向产业高端发展。截至年3月底,全区市场主体达到个,其中企业主体户,有规上工业企业户(亿元以上企业25户),上市挂牌企业27户,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户(其中万以上44户)。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亿元。
区位优势独特生产要素富集
经开区距绵阳市中心约2公里,距火车客站5公里、货站6公里。经过区内的绵阳城市二环路、绕城高速、成渝环线高速(G93)与京昆高速(G5)成绵广段、九绵(在建)、绵西互通相融。位于区内的绵阳南郊机场开通55条航线,南湖汽车站开行城际线路56条。道路骨架网络、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辖区日供水能力9.27万吨,日供气能力万立方米,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4座,年用电总量10.36亿千瓦时。已建在建的长虹信息化物流园、科达物流等物流保障充足。已建成21万平方米的电子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中心、24万平方米的智慧家庭产业园、1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园区推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开发模式,平台公司——经开投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为AA,年融资能力约35亿元,企业融资需求可得到多方位满足。
创新体系健全创业环境优越
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长虹、利尔化学等军民融合典范企业,已认定的48户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在绵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户,大力营造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3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6个、市级23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6个,面积18.15万平方米。享有给予科技城的中关村政策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项先行先试政策,及省政府赋予科技城的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便利。
人居环境优美产城有机融合
涪江与安昌河、芙蓉溪三江汇流,在区内形成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的三江湖,笔架山、金广山左右环抱湖面,形成山水相依的秀丽风景。区内有高等院校3所、中小学5所、医院6家、公园3座、金融和保险机构8家、五星级标准酒店(桃花岛酒店)1家,正在建设规划三江实验学校、医院。汽贸商圈建有中高档品牌汽车4S店40余家,在总面积18万平方米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经开万达广场大商业带动下,汇聚美食门店80余家的“特色餐饮一条街”,涪滨路阅世格调街区、威尼斯格调街区和万达金街成为“网红”,商贸服务业呈蓬勃发展之势。规划的商品房面积万平方米,已建成万平方米。年公布实施的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这一片区位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生态宜居新城”,未来绵阳经开区产业格局更大、商业环境更优、发展前景更加光明,一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正加快形成。
当前,绵阳经开区正以“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为工作取向,按照“党建引领、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业绩一流”的工作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做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工作,带领全区人民向着“产业强区,活力新城”的发展愿景阔步迈进。
文/图:邹夏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