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强调,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以来,绵阳把“园区”当作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创新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这一“关键一招”,以园区为载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高位擘画激发实干热潮去年6月,绵阳首次召开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以园区为载体做强工业的冲锋号。
推动“一把手”挂帅出征主战场、出台一揽子政策夯实主阵地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
以“一年转形象、两年见质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
开展承载能力提升、优势产业集聚、
开放合作突破、镇园之宝培育、“亩均论英雄”、
创新平台覆盖、营商环境优化“七大攻坚”
制定“园区十条”和7个配套政策
形成了支持园区发展的“1+1+N”政策体系
政策效能充分激发
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市财政每年安排园区奖励补贴资金2亿元
设立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
3.5亿元科创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建立完善园区统计体系、考核体系
对考核排名靠前和在国省综合评价排位晋升的园区给予资金奖励
充分激活园区发展内驱力
通过真抓实干,一大批园区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入围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
3个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优秀”名单、数量位列全省第2位
“绵阳市深化园区综合体制改革,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典型案例
绵阳市获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市
入围国务院激励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名单,是全国10个之一、全省唯一。
精准发力倍增发展能级在新的经济大背景下,绵阳紧紧围绕地方资源优势和区位特色,瞄准市场需求,深挖潜力,精准发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园区发展能级倍增。
做优链主强龙头。绵阳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建立“一对一”工作专班,制定落实“一企一策”扶持措施,推动形成企业“雁阵”发展格局。
年在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成立的维谛技术(绵阳)有限公司,是园区重点培育的“镇园之宝”。如今,这家公司已实现年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为90%以上的中国百强客户、70%以上的世界强客户提供服务的知名企业。
“落户以来,我们已经先后培养并扶持了恒奥科技、攀丰科技以及四联电子等一系列周边配套企业的成长,并且我们还把先进的制造管理经验分享给我们的供应商,致力于打造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维谛技术(绵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庆涛说。
去年以来,我市共有4户企业产值迈上50亿元台阶、成长为园区“镇园之宝”,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3家企业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3家企业入围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强。
着力招大引强。绵阳制定“招商十条”,选优配强招商队伍,编制招商图谱,全力引进一批企业实力强、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
创明锂电池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是去年我市从广东东莞引进的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这段时间正在加快进行厂房基础施工。
“建成投产后,我们预计将吸纳名就业人员,明年的产值预计能够超过10亿元。”该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庄新震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全市工业园区新引进三类强企业投资项目16个,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个、金额.4亿元,其中13个百亿级“镇园之宝”项目已开工7个、已试生产3个。
加快产业集聚成势。目前,我市已明确全市11个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各园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聚区。
在科技城新区,率先布局产业新赛道,一年多的时间招引机器人产业链头部企业30余家,推动构建机器人产业发展创新生态,将力争在年招引落地机器人企业家。
“我们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重点培育‘机器人、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绿色环保’四大创新产业集群,通过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提升配套设施、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着力‘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为四川加快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贡献新区力量。”科技城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华表示。
目前,全市11个工业园区共集聚规上工业企业户、集聚度超过70.9%,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89%。
全心全意提升服务质效土地资源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梓潼,积极建设运营标准厂房18.4万平方米,完成率达到%,居全市第一位。
在北川,通过实施“清闲促建”,腾退清理低效企业7户,新入驻企业6家。
经过相关部门协调,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存量用地40余亩,投资建设了二期高强超薄耐摔玻璃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并于去年于7月正式投产,项目产品锂铝硅耐摔玻璃性能可与国际竞争对手美国康宁相当。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地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
绵阳积极推动向园区放权赋能,下放市级管理权限51项县级管理权限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大力实施“暖企行动”,坚持“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截至目前,线上线下累计解决企业反映问题余个。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绵阳切实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擦亮叫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绵阳营商环境品牌,着力打造让企业家放心创业、专心发展、安心经营的一流环境,真正为园区高质量发展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我们将从抓实改革攻坚、强化诉求解决、推动服务提质等方面着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坚实保障。”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鼎表示。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绵阳正以全新的姿态
迎接全球经济大潮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始终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
让工业真正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持续做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为全省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力量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费帅
责编:王跃璇
校对: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