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网
妈妈的爱是出其不意的爱,昨晚央妈降息的消息一出来,一大波小伙伴喜大普奔,大家都在偷着乐吗?起码从财经媒体民工的工龄就可以看出来,不信你看↓
从业一年:哇塞!大新闻,赶快采访!
从业两年:嘿嘿,幸亏我提前做了准备!
从业三年:哦,开采
从业四年:怎么老在周五晚上……
从业五年:……
从业六年:央行,你大爷的!
从业七年:幸亏转行,K歌去喽!
从业十年:哦,降了,又有同志忙碌了~
从业三十年:啥是降息?哎,忘了吃药,中年痴呆越来越严重了。
不知昨晚陪央妈妈加班的券商研究员们是否安好?
但话说回来,昨晚到底哪些小伙伴们被央妈降息的消息爽到了?
多头狂欢:世上只有“央妈”好!
央行降息让大多头们的这个周末无限美好!
一向以唱多股市著称的经济学家李大霄第一时间连发7条微博来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这是及时雨!是特大利好!特大利好啊!周末真美好!周行长万万岁!”
还有一家坚定唱多的机构——国泰君安,此次央行降息无疑也将成为国泰君安为A股摇旗呐喊的绝对支持。
回顾一下“国君”此前发布的一份惊天地泣鬼神的宏观研报:
其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题为“论对熊市的最后一战”报告中称,中央打虎归来之后,出手打熊。“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将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点不是梦。”
这份报告用词特别,“文学”气息浓厚,研报观点与诗句“交相辉映”,在提到上述论断时,他说: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
最近,国泰君安还在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中提到,以点为起点,未来一年以上证综指为代表的A股市场可能出现30%上升空间(向上看到点附近)。
当然,有央行“撑腰”,“死多头”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日前申银万国在刚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中也表示,明年沪指将上破点。
对多头们来说,这就是个high翻天的周末夜啊~即使陪央妈加班班也是幸福的!
行业影响:哪些小伙伴翘首盼周一见?
房地产君:终于等来了妈妈(喜极而泣)
以史为鉴:年和年降息的影响
年住房商品化之后,降息周期主要有两轮,第一轮是在年,第二轮是在年。年降息周期始于年9月16日,6次降息,伴随4次降准;年降息周期始于年12月5日,2次降息,伴随3次降准。
通过回顾年和年两轮降息周期的历史,我们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1、降息之后,地产行业基本面(包括新建住宅成交面积和价格)如何变化?基本结论是:降息对于住房成交面积的提振作用立竿见影、效果显著;对于房价的影响有滞后、但是影响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降息3~6个月后,房价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并且同比正增长的持续时间均超过了12个月。
2、降息之后,地产板块收益率如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基本结论是:在前两轮降息周期中,地产板块超额收益(相对沪深)都十分显著,绝对收益在年降息周期中超过+%,在年降息周期中超过+40%(考察时间段:年9月1日-9年7月31日、年12月1日-年7月31日)。逻辑上看,我们认为,降息从三个方面提升了地产企业的RNAV估值:一是成交提振带动周转速度加快,二是房价上升提高利润水平,三是贴现率WACC下降。
3、降息之后,哪些地产企业的股价弹性最大?从历史经验看,有两条逻辑,一是销售弹性最大的地产股,这是最直接的逻辑,多次得到验证,二是有息负债的压力因降息边际改善最大的地产股,通常是锦上添花。最明显的例子是阳光城,在两轮降息周期中,它的销售弹性和负债改善都极为显著,因而在两轮周期中的股价涨幅都排名前十。
银行君:妈妈,你不疼我了吗?
这次央行采取的是非对称降息,即贷款利率下调40基点,存款利率下调25基点,这种降息方式对于贷款利率下调的幅度更大,央行认为此举更有利于直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那么对银行来说,这种降息方式意味着什么呢?
通常意义来说,商业银行的盈利核心在于存贷差,即低利率吸收存款,高利率发放贷款,银行从中赚取利息差。
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的做法将压缩银行的利息差。据中金公司预估,央行降息后银行业利率在年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实际上,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银行利润遭重创可能性较大。
以下是华泰固定收益团队此前对这种非对称降息方式如何影响银行利息净收入的估算:
华泰认为,这种降息方式对商业银行利润将产生较为明显的负面作用,部分银行利息净收入损失可能会超过百亿,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也多在4%-7%之间。
另外,回看历史,在0年以后的三次降息周期中,上市银行股价确实均明显走低。只不过,对股价影响较为明显的后两次降息周期,更多的是介于对称降息和另一方向的非对称降息之间。如下图:
全球市场也爽到了:欧美股市齐欢腾金油跟涨
中国央行宣布降息,欧美股市齐欢腾,欧股大幅收高2.1%,美股标普指数上涨0.52%再创历史新高,中概股劲升房产信息板块领涨,乐居大涨12.44%易居中国拉升17.32%。大宗商品市场中,纽约黄金闻讯跳涨收高0.6%至美元,白银上涨1.55%,原油收涨0.87%。
摩根大通在研报中称,该行认为中国央行降息的“直接触发因素”是通胀压力大幅放缓至低于3%。经济学家称:“随着通胀担忧缓解,这为央行通过降息降低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空间。”
瑞银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中国央行下调利率是绝对正确的举措,央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和金融风险;降息并不意味着政策立场的改变,因为信贷量对于利率并不是非常敏感,而是受定量和审慎规则的控制。
荷兰国际集团表示,降息利好股市,人民币相对于中间价的溢价将扩大;降息信号是当局真的希望促进增长,而且各方非常信任他们的能力。
看来,大部分小伙伴们都爽到了,但是,不止一位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被“央妈”忽悠了!
我们被“央妈”忽悠了吗?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年11月22日起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然而,事实上,央行只能算是提了提意见,因为商业银行们仍然能够将这一利率保持在3.3%(3%*1.1=2.75%*1.2),只要他们想这么做。因为一段时间以来,3.3%一直是这一利率的规定上限。
同时,如果考虑到中国的银行目前正挣扎在企业债务的重压下,他们有将自身利率设定到利率上限愿望。
高盛经济学家宋宇认为,下调存款利率与提高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作用相抵消,存款利率实际上并未改变。中国政府可能并不愿意削减存款利率,因为这可能会对家庭收入带来负面影响。他还提到,降息的间接影响可能更意义,这会给市场释放出相当清晰的政策信号。
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炜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她强调这并不是“事实上的降息”。她表示:“我认为市场有些反应过度,这样的宽松在我看来阻止不了经济增长的放缓,但足以防止硬着陆。”
即使硬着陆可以避免,也不意味着接下来的路会很好走。降息只是对经济放缓速度高于央行预期的一个反应。11月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6个月以来最低点50。
另一个难看的数字是来自澳门的赌博业。富国银行的分析师预计总的赌博收入11月将下跌18%-21%。这些数字都显示要求采取一些行动,但中国之前并未采取任何实质行动。
事实上央行官方解读也表示:
“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所以就未来一段时间而言,我们将继续一些看似夸张却规模很小的流动性注入措施。然而,这远远不够。姚炜表示,中国现在的情况需要公司部门的大规模重组,改革才是唯一的答案。
而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并不这样看这一消息。
当央行宣布降息消息时,通常说明政府开始采取一些行动。这是市场过去几年形成的思维定势。市场的这种狂欢也是正常的,因为中国央行从来都不是一般的央行。
看来,high过了周末夜,还是要等周一见。
(综合自华尔街见闻)
推荐:
21金融圈()
在这里,让你深入本源,助你理解金融本质,拥有金融化思维,并成为金融圈成员。
牛熊档案()
最牛的财经新闻报道,最hot的财经事件评论。无论牛市、熊市,所有有价值的财经档案,都在这里录入。
21早新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