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人口吸引力城市top中,深圳一家独大蝉联榜首,广州紧随其后排名第二。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光广东省就有四个,分别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的人口吸引力一次排在深圳、广州之后,位居三、四名,而从某个角度来说,广州和深圳的人口增量很大程度上就源自于北京、上海的人口走量。
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变,除了城市自身的“瓶颈”之外,物价成本和机会成本往往也是许多人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京沪两个一线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大,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京沪相继都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人口在年前后达到高峰后,年就迎来了缓慢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部分人口从京沪转移到了广深。
除了生活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外,京沪的人口吸引力排名,很大程度上是“有意为之”的,是主观控制的结果。
不过即便是主观上的人口过多,但北京和上海在人口吸引力方面依然是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对长三角、华东地区、长江经济带、中原等地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都起到了一个枢纽的作用。
而北京,作为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能够享受到便利性和实惠性,这也是吸引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中,“新一线城市”东莞年常住人口也已经突破了一千万,达到了.66万人,迈入了千万人口大城市,而东莞近十年来的人口增长率是27.33%;广东省的另一座城市佛山年常住人口也逼近一千万,达到了.89万人,近十年来佛山人口增长率为32.03%。
这是广东在中国城市人口吸引力中排名前十的四座城市。
当然了,除了广东北京上海一带之外,最近两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广东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及时返工复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常住人口的统计。另一方面,随着沿海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的上升,沿海地区产业也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也在不断加快,这又吸引了省内其他城市大量人口流入以及部分沿海劳动力的回流。
而年各大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杭州作为浙江的社会城市,也受到流入人口的青睐,人口净流入量也多次在新一线城市中领跑。
一座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对周边城市及地区的虹吸效应异常明显,而作为一线城市中的四位老大哥北上广深,则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虹吸效应,吸引全国各地在全球的人才来到北上广深。
随着一座城市的人口陷入饱和,最先享受到这部分“人口红利”的,则是北上广深周边的城市,例如天津、东莞和佛山,这些城市几乎都分布在北上广深周边,虽然深受虹吸效应的影响,但随着北上广深的人口陷入饱和,这些城市也能够迎来一些新的人口增量,带动经济的上涨。
从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间的虹吸效应则更为严重。诸如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都在不断加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内陆城市也在不断吸引新的人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未来几年中,这些内陆城市都还能够继续吸纳人口,还会对周边地区造成虹吸效应。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成都常住人口突破了万的大关,但紧挨着成都的德阳人口只有34万人,而绵阳的常住人口也只有万人,中西部地区因为地势和交通的原因,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明显比北上广地区更大,也更严重。
成都作为中西部城市的枢纽,在人口吸引力方面,几乎涵盖了国内整个中西部地区,这几年的人口增长率也在不断突破达到新高。
当我们在说一个城市的未来时,我们说的是什么?我们其实在意的是这座城市的机会成本、经济实力、行业的多元化以及良好的教育和公共环境资源。
而决定一座城市的未来,则是由城市中的每一个个体决定的。一座城市最早的发展和吸引力,一定是由它的地势或独特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深圳虽然最早只是一个小渔村,但借助良好的地理优势,靠海对面就是香港,也能够一跃成为国内一线城市当中的新贵。
而对于地理位置没有那么好的内陆城市,则需要更多的配套支持,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为这些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抛开房价这个大背景下,城市与城市之间最终的竞争一定是在于人,在于城市里的每个个体,也正是因为一座城市的人,才最终决定了这座城市是什么样子。
而一座城市的魅力最直观地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也许一座城市的魅力,就是当你前往这座城市的时候,走在街道上、看着城市的建筑,能够体会到这座城市对于“人”的关怀,我想这就是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
而深圳,恰好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不管你是走在福田CBD,还是走在科学城,你都能够感受到深圳开放包容的环境和态度。
而这,就是一座城市吸引人的关键原因。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