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看看
川B绵阳奋力奔跑的样子
年是绵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召开,对新时代推动绵阳发展作出战略谋划,动员全市上下为加快建设创新活跃、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兴盛、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今年初,
一个喜讯刷爆绵州儿女的“朋友圈”:
年绵阳市GDP总量突破亿元大关。
作为四川率先进入
全省“亿俱乐部”的地级市,
绵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
绵阳往哪里走、怎么走?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这既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和西部经济强市的关键支撑。
绵阳拥有很好的人才基础、科技基础、工业基础,还有地理区位条件和其他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可以说,全省7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绵阳是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建成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城市。”市委常委办主任余青根表示,市委提出要积极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就是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发展靠投入、
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
近来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多次亲赴招商“一线”,高位促进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针对重点项目,市级领导亲自牵头,成立工作小组,按照时间节点,全方位跟进,解决项目跟进中遇到的困难,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县市区、园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外出招商累计不少于两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自带头跑企业、身体力行推项目。
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大产业项目具有极强的带动能力和吸附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招大引强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要务!”
如何实现“招引”与“落地”同频共振,加速项目落地和建设?“最好的竞争优势,就是为企业搞好服务。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更大程度上是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比拼。”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前端、中端、后端入手,优化投资环境。
今年8月,绵阳经开区长虹军民融合及智能制造产业园24万多平方米的一期工程竣工,搬迁预计年底前完成。
无独有偶,位于绵阳市三台县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台)麦冬大健康产业园”,目前综合楼、研发楼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江油市青莲诗歌小镇,李白·时光小镇项目进度图上的红色印迹越来越长,9月底即将开园。
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的是产业体系。
下一步,
如何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绵阳思路清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兴、绵阳兴,产业强、绵阳强。按照“”重点产业规划,着力推动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工业六大产业整体加速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先导产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会展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三大生活性服务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油、畜禽水产、中药材、林果、蔬菜、休闲农业6个重点产业和10个主导产品,扎实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
一个项目是一个增长点,
一个产业就是一个增长极。
迈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绵阳正以昂扬的姿态、坚实的步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烨/文 制图/蒲敏
编辑:黄彧琳主编:王庆
赵烨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