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绵阳天气
绵阳旅游
绵阳新闻
绵阳招聘
绵阳房产
绵阳特产

企业发展历史大潮中的爱建

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作者范永进,现任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年5月由上海市金融办调任爱建工作,此前,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他在上海市政府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了二十多年,先后在外经贸委、外资委、证管办、重组办、金融办工作,长期和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打交道,有很多切身的体会。

到爱建工作的七年多时间,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份出现了三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从政府到企业。这是比较大的跨度,由政府官员转变为了企业领导。第二个变化是从宏观到微观。原来比较多的是从市政府的层面、从行业领域的角度考虑问题,到了企业里面更多考虑的是产供销、人财物等比较微观的方面。第三个变化是年市委市政府宣布爱建经过战略重组回归民营,他的身份又从体制内转到了体制外,从党政市管企业领导变成了民企党委领导。

他结合这些经历、转变以及爱建40年的历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历史大潮中的爱建”的思考。

年8月27日,在爱建公司迎来40周年之际,爱建集团与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深入国企改革研讨会暨纪念爱建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范永进(右)在座谈会上作题为《历史大潮中的爱建》的主旨发言

1

1

中国百余年来五代企业家与爱建老一辈

(一)五代企业家

从年鸦片战争到今天,一百七十余年的历程中,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从封建小农经济进步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的概念从国外被引入中国,现代概念的企业家也从无到有,形成了不同时期较为典型的五代企业家。

洋务运动催生了第一代企业家。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使得国人意识到操办军工厂和企业的急迫。当时的企业主要是官办、官督民办,包括江南制造局、招商局等。后来年甲午战争的战败,宣告近三十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第一、二代企业家的风云人物郑观应、张謇

实业救国声浪中产生了第二代企业家。年前后,因为要寻找中国出路,清末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当时还有革命救国、教育救国等,而实业家提出要实业救国。其中,荣毅仁和他的荣氏家族,就是当时的典范。爱建的刘靖基、唐君远等老一辈领导,当时也都在上海、无锡、常州等地办企业,进行实业救国,而且都闯出了一片天地。年抗战全面爆发,企业受到重挫。年以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年开始实行公私合营,这期间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家也就基本消失了。

改革开放初期诞生了第三代企业家。比如步鑫生、马胜利等当时都是比较有影响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时期小平同志号召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王光英、刘靖基等“出山”。刘靖基在上海创办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爱建公司),荣毅仁在北京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王光英在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光大公司)。第三代企业家中,旧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新时代洪流中承担了重任。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成就了第四代企业家。如复星集团郭广昌、大众交通(集团)杨国平等。

第五代是年起出现的新兴业态创业者。如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盛大网络的陈天桥、腾讯的马化腾等。

年2月23日,范永进在阿里巴巴集团与马云合影

五代企业家承前启后,追求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五代企业家的若干特征

纵观一百多年来的五代企业家,不同于西方依靠血缘一代一代传承,他们靠一种情怀,一种精神进行传承。从血缘关系的角度上看,他们是断裂的。这里面有制度变迁,内外战争,意识形态等诸多原因,但是他们依然有显著的共同点。

1、充满家国情怀的中国特色。前两代企业家使命鲜明,紧紧围绕救亡图存、实干兴邦,后三代企业家遇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时代,他们或主动、或客观上都在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2、紧扣时代脉搏的代际特点。五代企业家每一代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每当时代发生变化,就会涌现出新一代的企业家。代际的区分不是简单按照年龄段来分,而是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企业和企业家特征来分。每一代的划分都紧扣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主题。

3、顺应制度变革的社会特征。纵观五代企业家创业的制度环境,反映了中国制度和体制向前演进的过程,每一代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都是在朝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三)爱建的老一辈

爱建的老一辈可以说和其中三代企业家都有关系。年,五四运动极大地激发了爱国工商业者的“实业救国”梦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爱建公司的主要创办人刘靖基、唐君远先后在常州、无锡、上海等地办企业,爱建公司初创时期的其他主要领导人陈铭珊、郭秀珍、杨延修等,也分别在上海等地经营企业。年上海解放前夕,爱建老一辈毅然选择留在上海,以实际行动支持新中国建设。50年代公私合营中,他们发挥了“跑头马”作用,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在邓小平对原工商业者“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的号召下,年9月,以刘靖基为首的老一辈海内外工商界人士创办了改革开放后首家民营企业——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其后,他们又赶上了年“南方谈话”后的大发展时期,带领爱建公司改制上市,蓬勃发展。

邓小平接见爱建公司创始人刘靖基

爱建的老一辈很有情怀。这份情怀不仅是投身实业救国大潮的家国情怀;在抗战胜利以后,新中国解放前后,他们积极成为民建会员,又怀有民主建国的情怀;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又凭借爱国建设的情怀成立了爱建公司。可以说爱建的老一辈是有追求、有担当的一代,在他们身上,实业救国、民主建国和爱国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1

1

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发展中的爱建

-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历史长河中、于世界范围内都堪称奇迹。40年间,中国成功地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又从工业化迈入到信息化。这其中,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担当着重要角色,一部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史。爱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同时成就了爱建。

左:《邓小平改变中国——:中国命运大转折》一书,再现了粉碎“四人帮”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中国政局;右:《人民日报》刊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一)80年代企业发展的态势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浩浩荡荡的序幕。

从80年代开始,东南沿海地区根据不同的地缘优势特色逐步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模式,包括:

第一,广东深圳地区凭借沿海优势产生了“深圳模式”,发展前店后厂、三来一补等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大量的外资经济,深圳现在的市场经济活力十分充分,这与其早期的探索有关系,可以说深圳特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江苏苏南地区以乡镇及县市集体经济为特征,形成了大量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学家费孝通将其称为“苏南模式”。苏南很多地方都是小城镇,小工厂林立,八十年代农民改革搞集体经济是很有名的,比如华西村。

第三,浙江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形成“温州模式”,诞生了大量民营经济组织。温州人特别能吃苦,八十年代还发展到了海内外。

第四,上海当时作为国有经济的重镇,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国营企业面广量大,行业门类齐全,通过改革开放,形成了“上海模式”。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年赵紫阳同志到沿海省市考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构想,国家计委副研究员王建提出走国际大循环发展战略之路,获得了强烈反响,对上海的影响比较深。

四十年过去了,四个地区的四种企业模式的探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民营经济、集体经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并且它们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年在长期的封闭、僵化环境中,中国不屈不挠,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很快探索找到了出路。

(二)上海领导的英明果敢

上海在领导英明果断的指挥下,抢抓机遇,敢于担当。改革开放是80年代前后从深圳开始的,而上海则是从年浦东开发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当年的上海十分困难,80年代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尴尬“后卫”,到90年代开始才逐步走到前锋。这其中,上海的领导前赴后继,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年起,汪道涵任上海市长期间,面对上海发展困境与难题,他做了许多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事情。他组织学者、专家深入研讨上海的发展走向问题,制定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试行股份制、浦东开发、申办世博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等有建设性的想法。这些探索与规划为后来上海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年,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左五)、市长江泽民(右六)和市领导胡立教(左四)、汪道涵(右五)、吴邦国(左三)、王力平(左一)及市委统战部领导张承宗(右二)、毛经权(右三)、张耀宗(右四)等与刘靖基(左六)及夫人吴舜琴(左二)、杨延修(右一)在一起

年,江泽民同志接任上海市长,在他的支持下,年,上海推出了全国第一家股票交易柜台——静安证券营业部。同年,争取到了国务院特批的上海“九四专项”项目,即上海到国际金融市场自己借钱、自己用、自己还。年,五大国有银行中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银行——交通银行恢复创建;同年,上海列入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年,朱镕基出任上海市长。推出“一个图章”机构,即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亲自推动引进外资。并在前两任市长的工作基础上,推进了浦东开发开放和证券交易所开张。年,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成立;同年,上海成立了万国、申银和海通三家证券公司;上海还从年开始了全国第一块土地批租。此外,还开创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

年朱镕基到北京任副总理,上海由吴邦国任书记、黄菊任市长,他们也做了大量有利的工作。年黄菊同志向中央提出上海“三个保证”“三项改革”的要求,即在上海保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保证服从国家宏观调整、保证每年超额完成财政上缴任务的前提下,向国家提出自费改革、自主改革和率先改革的要求。这三项改革的授权,为上海土地批租、扩大利用外资、发展资本市场、深化国企改革闯出了新路,带动了浦东大开发、浦西大改造和上海大发展。

从年开始,上海一直保持这种发展势头是非常不容易的。概括地讲,当时办事就是缺钱,后来从三个路径筹措资金:一个外资,一个土地批租,还有一个是股票。上海领导推出了“一个图章”机构吸引外资,即盖一个图章就能办外资企业。浦东开发主要靠土地批租。还有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这个过程中,要感谢小平同志从年到年连续七年在上海过春节,在他的亲自关心下,以及上海市领导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有力抓住了90年代的最后一次发展机遇,实现了多个“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了年。

(三)爱建公司40年来的贡献

爱建公司的前身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是改革开放后首家民营企业,是响应改革开放政策号召的产物,年也迎来了40周年。

年9月22日,庆祝爱建公司成立四十周年文艺汇演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举行。上海市政协原主席冯国勤、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任文燕,爱建集团领导范永进等和演艺人员同台高歌《歌唱祖国》

爱建是一家特殊的民营企业。年初,党落实了对原工商业者的经济政策,发还了存款,补发了工资和存款利息。不少原工商业者表示愿意把多余款项拿出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刘靖基、唐君远等人倡议下,余名上海市老一辈工商业者和部分海外人士共同集资多万元,在年9月22日创建了大陆首家民营企业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民间性、工商性、统战性三大特点。

爱建成立时采用了认款制,还设置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董事会、监事会,这一探索推动了股份制的诞生。新中国第一股“小飞乐”的董事长秦其斌曾在回忆时说,他当时就是受了爱建公司认款制的启发,后来提出效仿爱建实行股份制的构想。静安证券营业部总经理黄贵显也强调讲,爱建公司是改革开放后上海股份制的先驱者。

爱建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和爱建同时期成立的荣毅仁创建的中信和王光英创建的光大都是国家出钱,请红色资本家打理,而爱建是老一辈自己出钱自己干,不是国家给钱,是完完全全的民营企业。

自创建设立起,爱建公司就敢为人先,凭借原工商业者长期积累的经营企业的经验,利用遍布海内外的人脉关系,创造了诸多精彩的“第一”:投资设立新中国首家民营非银行金融机构——上海爱建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国内最早建造外销侨汇商品房;成为首批获得进出口贸易权和设立海外机构的民营企业;投资参与创办上海首家中外合资公司——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投资参与开办闵行开发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等。

爱建公司领导刘靖基、唐君远、杨延修等还是上海国际集团的前身上海投资信托公司首届领导,为组建上海投资信托公司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爱建的老工商业者们秉持“拾遗补缺”的经营思想,投资创办的中小型工商企业横跨上百个行业,形成了“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爱建”的广泛影响。经过多年发展,爱建逐渐成为一家同时拥有信托、证券两张金融牌照,并拥有房地产、对外经贸、实业投资等四大业务板块,颇具知名度的综合类上市公司。

爱建公司的创建发展,始终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公司15周年庆时,市委书记吴邦国为爱建题词“发挥爱建优势,为上海改革发展服务”,20周年庆时,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爱建题词“发挥爱建特色,促进经济发展”。从爱建公司走出了刘靖基、经叔平两位国家领导人,这样的企业是为数极少的。

从年创建到90年代中后期,爱建公司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年上海实业成立后,在香港发行了红筹股,上海实业接着爱建又引领了一波风潮,影响也很大。现在,上海的企业可谓群雄并起了,也有了进入世界强的企业。

1

1

“爱建现象”思考与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

(一)当今世界与时代的形势

现在,世界、中国、上海,包括微观企业和企业家都碰到了很多新的情况。我认为其中有“四个大”特点和“四个化”特征。四个大特点就是全球大分化、大动荡、大颠覆、大转折。四个化特征就是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浓缩化。现在世界的变化,包括地域距离和时间的概念,感受都和原来不一样了,接下来的5G,物联网,AI等等扑面而来,我们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爱建现象”思考与研究

一部爱建史及其创业者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部中国民族工商业百年成长史,也是一部中国老一辈工商业者世纪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新时期企业改革发展史。“爱建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探讨。

由爱建集团编著的《企业纵横看爱建》《论道爱建》分别由中西书局、今日出版社出版

一是“爱建现象”与爱建老一辈波澜壮阔的人生的关系。刘靖基、经叔平都是我们爱建的领导,他们还都是国家领导人,又是杰出的工商业者;其他的很多爱建老领导也曾担任上海市工商联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等,他们这一批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中既有故事,也有情怀。

二是上海营商环境与爱建发展的关系研究。爱建老一辈都是“新”上海人。他们解放前到上海,留在上海,改革开放依然在上海。上海不同时期给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所必须的资源。

三是爱建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企的比较研究。爱建自诞生就有民营企业的基因,长期以来与国资、外资有业务合作,又是作为市管企业对待的。年至年香港名力集团作为外资重组爱建;年到年国际集团作为国资重组爱建;现在控股股东均瑶集团是民营资本。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关系值得研究。

四是爱建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研究。爱建到今天为止还是上海市委统战部的重点联系单位,每一任统战部长都对爱建十分关心。爱建的老一辈曾长期担任市民建、市工商联的领导,是共产党的挚友。爱建在统一战线中作用的继续发挥值得研究。

五是爱建四十年发展特色以及爱建老一辈和新一代的传承接力。爱建40年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风雨历程,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败的地方,非常值得总结经验得失。爱建具有工商性、民间性、统战性老三性,现在均瑶控股后又出现了新三性:民营控股、金融主业、上市公司,两者的关系需要研究。年7月,均瑶集团重组爱建后,如何更好地做好爱建老一辈和爱建新一代的传承接力等也值得研究。

年9月9日,庆祝爱建成立40周年座谈会在爱建金融大厦隆重举行。左起:爱建集团副总经理侯学东,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理事长金亮,爱建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钢淼,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志雄,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范永进,均瑶集团党委书记陈理

(三)当代企业家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说,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中国的发展,是在非常特殊复杂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也都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我们中国政治家不少,理论家也不少,现在很缺的是优秀企业家。

当代企业家的使命简单概括就是四点:一是担当做大做强的使命,二是不断创新创业的使命,三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四是弘扬人文精神的使命。

李强书记说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上海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的时期,上海打造五个中心、打响四个品牌、完成新的三大任务,包括科创板、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等等,都需要企业作出贡献。特别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家都在进行研究,努力作出贡献。我们爱建人也要思考怎么样做好我们的工作,去实现“弘扬爱国建设,打造百年企业”的使命目标。

链接往期:

邓小平“五老火锅宴”与爱建历程

壮阔40年爱建40事

责任编辑/沈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yangzx.com/mytq/653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