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
人口的流向,往小了说,关乎大家的落户、择业、婚恋;往大了说,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
拿买房来说,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增量,支撑住房刚需同步增长,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房价。
而人口的结构差异,比如学历、年龄等等,则直接带来区域房价的分化。
偌大的成都,万人口,到底如何分布?
最近,成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成都常住人口大数据,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的诸多有趣之处。看点一:12+2个中心城区中,新都区常住人口人,排名第一。看点二:12+2个中心城区中,武侯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排名第一,天府新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倒数第一。看点三:7大主城区中,高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人,高学历占比33.27%,整体人口素质最高,但高质量人口(硕士、博士)人数仅人,排名垫底。看点四:7大主城区中,武侯区高质量人数(硕士、博士)人,排名第一。看点五:7大近郊中,温江高学历人口占比21.18%,高质量人口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均排名第一。
成都人口学历分布
高新区本科最多,硕博最少
城市的发展是基于人口红利的,尤其是高质量人口红利。
高学历占比越高,代表发展潜力越大,支撑高房价能力越强。
具体来看,主城区中,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各区发展潜力依次递减。
以高新区为例,平均个人,就有33个是本科以上学历,高学历占比最高,代表大学生落户意向越强,高收入人群越多,购买力越强。
这也难怪高新区房价最贵,而金牛区房价在主城区垫底了。
而近年来人才落户最猛烈的天府新区,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大约只占18.53%,相比主城五区都更低,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有意思的是,高新区的硕博人群只有人,相比于武侯区的人、金牛区、青羊区的+远远不及,甚至低于温江区的人。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新区缺乏知名大学。比如武侯区拥有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数十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云集,而高新区缺少顶尖大学,排名自然垫底。
近郊中,高学历占比排名——双流、龙泉驿、郫都、温江、新都依次降低,对应区域竞争力和房价水平。
新都区总人口最多,但高学历占比最低。
温江,大学城众多,高质量人口、刚需人口最多,最受刚需购房者欢迎。
成都人口密度
武侯区人口密度第一
主城区人口密度基本都在00人/平方公里以上,密度最高是武侯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人,锦江区和青羊区比较接近,每平方公里人口约人,金牛和成华则不足10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武、青、锦三区地域面积较小,另一方面由于三区整体城市面貌更好,就业机会相比金牛、成华更多,所以吸引了较多的常住人口。
但反过来,由于人口密度大,开发程度较高,武、青、锦土地价值、房价双高。具体来看,入市项目都呈现面积大、价格高的特征,比如青羊区平均总价已经高达万以上。而金牛和成华由于地域面积广阔,目前市场在售项目较多,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比较
足。
再看看外地来蓉人口构成——(外地来蓉人口是指户籍不在成都市,但来蓉超过半年,或来蓉不足半年但离开户籍半年以上的人口。)外来人口,根本上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吸附力,让我们看看哪些省、市人口更青睐成都。
01
外省来蓉前10排名——
重庆,河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河北,云南,湖南,浙江。
重庆作为兄弟城市,由于地理、交通便捷,生活习惯相近,构成了来蓉第一省。
河南作为中国人口输出第一大省,来蓉人口多并不意外。在成都,除了西南官话,河南话是第二大“语系”。
西部城市中,甘肃、陕西、贵州、云南等相邻省份,来蓉人口也在前十行列,更加凸显成都作为西南龙头对周边人口吸引力,相对来说,成都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整体吸引力不足。
02
川内来蓉人口排名——
资阳来蓉人口排名第一,往下依次是南充、内江,前三均来自川东、南片区。
整体来看,选择来成都的城市基本有两种特性,一种是成都周边卫星城市,比如资阳、德阳、眉山、绵阳,另一种是离成都较远的城市,比如内江、达州、巴中。
还有一种属于中间城市,自贡、宜宾、泸州、广安,属于被重庆分流城市。总体来看,年川内来蓉总人口人,占成都总人口的26.2%,这个人口数量相当于过去10年成都人口增长总和,可见成都人口的增长,川内二级城市功不可没。成都未婚人口比例
成都未婚男女比例51.92:48.08,男女比例相对均衡。
意味着,每个男士中,有3个会打光棍。
东部新区男士未婚比例最高,73.8%;温江区女生未婚比例最高,56.24%。
理论上,在东部新区的女士更容易脱单,住温江区的男士更容易脱单。成都哪个区内卷更严重?成都哪个区买房压力更大?成都哪个区高质量人口更多?成都哪个区脱单率更高?你都学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