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体运村路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内,10位老人早早来到这里等候他们的“温暖大餐”。欢声笑语间,志愿者们为老人们端上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可口饭菜。就餐结束后,老人们给“一对一”服务的志愿者,递上一张面额10的“亲和美社区币”,作为本次服务的“酬劳”。
来自西科大的大学生志愿者谭万琼也获得了一张“亲和美社区币”。通过多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她已经领取到60“亲和美社区币”,并成为体运村路社区爱心银行公益储蓄所的首位“储户”。“志愿服务精神是需要传承的,‘社区币’是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谭万琼说,“以后学习之余,我有机会就会来做志愿服务,争取成为公益储蓄所的‘存款大户’。”
“爱心银行公益储蓄所”“亲和美社区币”只是我市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微”载体,以“打造特色”为落脚点,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的鲜活实例。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夯实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让绵阳城市更加温暖。
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个,注册志愿者30.3万余人,如何让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不打酱油扎下根”?我市积极推行“志愿服务+互联网”,推出绵阳志愿服务联盟网、绵阳志愿服务怎么治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