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日前,在四川绵阳涪城区城郊乡戈家庙留守儿童国学夏令营开营仪式上,61名孩子身着汉服,在大学生志愿者和义工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汉礼,诵读诗词,开营仪式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绵阳市打造"志愿服务+"模式,探索志愿服务多元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绵阳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大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为文明城市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资料图
体运村社区一楼多功能活动室内,10位老人早早就到达等候他们的“温暖大餐”,在欢声笑语间,志愿者们为老人们端上一碗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就餐结束后,老人们给一对一服务的志愿者递上一张面值10的亲和美社区币,作为本次服务的"酬劳"。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学生谭万琼更是体运村社区爱心银行公益储蓄所的首位“储蓄户”,通过多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她已经领取到60的亲和美社区币。“志愿服务精神是需要传承的,而‘社区币’是精神传承的一种手段。”谭万琼说,“以后我会经常来做志愿服务,争取成为体运村社区爱心银行公益储蓄所的‘存款大户’”。
“爱心银行”“爱心银行公益储蓄所”“亲和美社区币"等只是我市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微载体,以“打造特色”为落脚点,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的鲜活实例。为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绵阳市着力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在大力完善志愿服务总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个,建立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余个,在医院、学校、敬老院等地建立志愿服务实践基础23个,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扩大了志愿服务在基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目前,绵阳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个,注册志愿者30.3万余人,如何让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不打"酱油"扎下根?绵阳市积极推行“志愿服务+互联网”,推出绵阳志愿服务联盟网、绵阳志愿服务初期白癜风怎么治疗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