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德阳同属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分列四川第二、第三位,是重要经济增长极。二者在竞争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了竞争,形成了相互追赶的经济发展格局。但由于两地行政区域构成、所处区位、人口数量和产业布局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结构、工业重心和经济质量差异。
经济规模:差距不大
“十一五”以来,绵阳经济发展总规模优势与德阳逐渐扩大。年,绵阳GDP比德阳多20.9亿元,年多38.9亿元,优势扩大18亿元;年,绵阳GDP比德阳多59.2亿元,优势比年又扩大20.3亿元。 从年至年,绵阳第一产业增加值比德阳的优势拉大了2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优势拉大了53.8亿元,而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德阳的差距拉大了42亿元,主要是工业增加值差距拉大了86.6亿元。
产业结构:德阳工业化水平更高 绵阳与德阳产业结构都属于“二、三、一型”,但三次产业的比重存在不同的差距。年,绵阳与德阳产业结构分别为20.7∶43.4∶35.9和18.2∶54.1∶27.7;年,绵阳与德阳产业结构分别演变为16.4∶51.4∶32.2和13.9∶60.1∶26。 目前,绵阳与德阳同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程度越高,对GDP拉动作用越强,但绵阳工业化程度还远低于德阳,年工业化率比德阳低12.3个百分点,对绵阳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工业经济:德阳全面领先 工业是绵阳和德阳的主导产业,对两地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但绵阳工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与德阳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年,绵阳规模以上工业户数为户,比德阳多34户,但工业增加值比德阳少61.6亿元,年,绵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比德阳少户,增加值比德阳少.8亿元。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