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7日凌晨4时许,绵州大地正沉睡在新年将至的节日氛围中,绵阳市科创园区八角社区的巡逻队员吴某听到一阵急促的砸门声后,急忙赶到现场查看,只见十余名男子在疯狂地打砸当地一村民的卷帘门,吴某赶忙上前制止,对方说车辆被盗根据GPS定位追踪到此。期间,这些男子还手持棍棒对现场一男子进行殴打,吴某急忙报警。由此,牵扯出殷某某等4个涉嫌“套路贷”犯罪的恶势力犯罪集团,4个犯罪集团长期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先后实施敲诈勒索犯罪60余起、涉案金额余万元,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审判该系列案件的是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童金蓉。现年29岁的她,是全市基层法院最年轻的员额法官,经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战锻炼,已储备了驾驭复杂案情的斗争经验。她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当成自己职业道德与能力的试金石,在审判业务一线坚守初心与使命。
因为热爱,她从来没有道过一声苦
在童金蓉心中,早早就有一颗法律的种子在生根发芽,9年高中毕业后,她毅然坚持自己的第一理想,填报了法学专业。“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喜欢法官这个惩恶扬善的职业”。在校期间,她刻苦学习法学理论、全力备战国家司法考试,于年高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年,还在读大四的她通过法检系统公招进入涪城区人民法院,先后在执行局、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等岗位锻炼。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她立足审判职能职责,突出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坚持缺什么学什么,快速成长为复杂刑事案件办案能手,依法从严从快办理涉黑涉恶案件6件34人,其中涉黑“保护伞”案件1件1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5件33人,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
在办理全市首例“套路贷”涉黑涉恶犯罪案件时,由于涉案人员众多、社会影响恶劣,在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难度。为全面了解案情,在案件审理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每天埋头于高高垒起的97册案件卷宗,废寝忘食地进行法律法规和类案检索,最终形成多达20余万字的阅卷笔录和审理报告以及刑事判决书。年5月29日,当她当庭宣读完余页的一审判决书时,嗓子早已嘶哑,但她内心却有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对“套路贷”实施严厉打击,对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这就是这位年轻法官的执着与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无怨无悔。
回归初心,努力让司法映照现实
“每一起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经办的一起涉黑涉恶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如何做好他们的感化与教育,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是每一名法律工作者需要面临的共同课题。”让冰冷的法律有温度,赋刻板的法条以思想,严有度,宽有边,童金蓉一直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心中始终装着一把标尺,那就是“宽严相济”,做到“宽有尺度,严有分寸”。遇到犯罪情节轻微,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初犯、偶犯,她在审判时依法予以从宽,并对被告人展开法庭教育,促使被告人更早、更好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赋法予情。然而,在依法应予从严打击的涉黑恶案件中,她从不讲人情,只依法理,始终坚持“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的原则,在她经办的一件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中,首要分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
法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面对一件件冰冷的案件,她尤其注重“解剖麻雀”,注重分析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原因,以案释法形成法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及时有针对性地向主管单位发出司法建议,铲除案件再发的犯罪土壤与社会环境,努力做好犯罪预防、打早打小的工作。
身为母亲,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求最大平衡
童金蓉的儿子今年4岁,正是懵懂和需要母亲陪伴的年龄,因为工作原因,日常照料主要交由了家中老人,她一直觉得心中有愧。说起如何平衡法官与母亲这两重身份时,她笑着说:“心里有过纠结,但是后来发现孩子也在成长,他挺支持妈妈去做惩罚坏人的事。”在家庭中寻找一名母亲的欣慰,在工作中敢拼敢搏、敢于付出、敢于向黑恶势力亮剑,这应该是人民法官和母亲这两个身份的最大平衡。虽说坦然,但现实也给了她莫大的压力与挑战,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她经常在儿子入睡后在书房挑灯夜战,经常对年幼的儿子谎称休息日是星期一。只要工作有需要,无论何时何地,她都能找到梳理证据、厘清案情的一尺办公台。
“今日的判决就是明日历史,热爱这份工作,就要让自己的每一份判决都做到公平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她的坚守,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感受到这位“90后”女法官的精神与风采。在法院系统,她、他、他们,无数个平凡的坚守,穿越岁月长河,共同诠释着“人民法院为人民”价值追求,将公平正义的光辉撒遍人间、照亮人心。
转自涪城手机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