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的发展,被认为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连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网络体系的节点,是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反思
回顾近年现代化的历史,全球经历了三次城市化浪潮:
第一次是大城市的兴起,大量劳动力开始涌入新兴城市,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
第二次是小城市的扩散,一些产业因城市转型、成本等各种因素转移到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去,逆城市化现象出现;
目前正处于第三轮城市化浪潮中,主要特点是通过强化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交通和物流联系,形成庞大的立体城市群网络,全面提高大城市的总体实力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
就我国现有的三个较大规模的城市群来看,在建设和发展水平之上,长三角和珠三角走得相对较稳,而京津冀在政策利好的条件下,前景不可限量。但是对比世界上发达的城市群,我国的城市群发展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世界城市群发展历史看,大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以著名的伦敦城市群为例,发展至今同样都经历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无序蔓延、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恶性循环初级阶段”,住房条件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用地紧张、周边城市交通断档等问题,集中反映了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发展之间矛盾以及城市群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冲突。国内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同样陷入如此困境,例如四川的第二大城市绵阳到重庆至今不通铁路,跨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难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因此,将城市进行空间规划与城市职能划分,建立“分散型网络结构”的区域空间模式,在更大地域范围内解决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非均衡发展,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交通、居住主导革新
而雄安新区的诞生,旨在解决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发展现状的难题,同样也遵循了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规律,它将成为京津冀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支撑。
从传统意义上讲,能够集中承载非首都功能,与通州形成以首都为中心的相互支撑、错位发展两翼新格局,同时,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和信息通达性,促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周边辐射,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缓解城市群发展“中心地”极化的诟病,共同发挥京津冀城市群整体聚集势。
从创新的角度说,规划纲要提出,雄安要“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实现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的突破,建设开放式智能网联车示范区,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雄安新区的未来面貌像是已经在国家“千年大计”的掌控之中,它或许将成为城市群发展史上探索出来的新模式,一座平地而起的“未来之城”,中国未来新城的样板就极有可能在雄安实现。
据报告显示,北京地区的年轻人的购房意愿更倾向于沿线的地铁,中国大城市群主流出行方式已经逐渐开始从高速公路向轨道交通转变,这就意味着中国正在进入由轨道交通时代带来的经济重构。例如,上海前往昆山的高铁、动车5~10分钟就有一班,地铁11号线也能从迪斯尼直通花桥。轨道交通与大城市辐射地区的拉近成为缓解城市拥堵、人口密集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中国未来城市群发展的必经之路。
实质上,连通城市之间的快轨道通体系能够极大推动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已经在世界城市群发展史上得到了论证。早在年田中角荣就提出“列岛改造论”,方案中指出要以高速交通网将日本列岛结成一个以东京为中心的整体,兴建快速交通体系,疏导人口,培养中坚城市,杜绝人口和经济过于集中的现象。轨道交通的兴建将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和埼玉县组成的东京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了世界知名城市群的代表之一。
随着北京城城区范围的日益扩张,轨道交通体系将雄安和北京的距离在时间上被无限缩短,城市群的发展和人民思想的共同变革下,雄安的作用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对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亦起到推促作用。
众所周知,高额的房价对人才的吸引起到了反向作用,而雄安规划刚要指出雄安新区大批引进从事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企业,高端企业的引进这势必离不开高端人才的聚集,而如今各大城市抢人愈演愈烈,落户政策全面放开,这样的大背景下雄安优势还有什么?另外如若企业搬迁如期而至,从业人员的居住问题也亟待解决。
因此,雄安极有可能被赋予一种新的居住模式,那就是以公租房的形式取代商品房。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居住变革,雄安或许将迈出重要一步。
智能平台上的“未来之城”
迎接新型城市模式,雄安本地企业亦是相继踏入变革之中,例如,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指出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建立典型引路机制,逐年挖掘精品特色小镇。本地龙头企业京汉股份已经在环雄安新区布局打造扶贫、度假、旅游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特色小镇。
另外,今年年内京雄高速将实现实质性开工。作为雄安新区规划中的一条纵向高速,京雄高速完工通车后,将实现雄安新区与北京的快速联系。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京雄高速的设计将智慧创新理念贯穿始终,其内侧两条车道作为智慧驾驶专用车道,能够实现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同时进行基础设施数字化和智慧收费方面的研究应用。这样一来,雄安可能会是中国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真正落地的第一城,甚至在全球城市中也为数不多。
如今市场火热5G概念的推动下,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均在雄安抢先布局5G。可以说,雄安已经成为各类高科技和新政策的试验场和练兵场。
未来,雄安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都将搭建在“智能”的平台上。比如,城市运行最基础的能源、交通、物流等将是智能系统;城市治理也将形成智能体系,包括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数字城管等;企业与个人数据账户,将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针对百姓的民生服务,将搭建普惠精准、定制服务的智能教育医疗系统,打造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能社区。
据摩根士丹利估计,未来20年,雄安新区累计投资可能高达2.4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随着国有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迁入,将有万人从北京迁至雄安。雄安新区就像是一张尚未书写绘制的白纸,虽是从零出发,但是易于创作。
科技的发展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未来的雄安不可估量,将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融合共生,打响中国城市群变革的第一战,“未来之城”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