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位于古蜀国东部边境,春秋战国时期,巴国、蜀国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开战,蜀国在今县境内弥江(古称潺水)建烽火亭,用于观察敌情和守备,称为潺亭。至秦朝改称为秦亭,《太平寰宇记》载:“梓州,禹贡梁州之域,秦为蜀国盐亭之地。”汉代复称潺亭,《汉潺亭考》载:“自西水县以东,南迄东关,凡水之入涪者,悉为蜀地,亦即潺亭之域。”
盐亭建置,始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年),万安县治所迁至潺亭,称为万安县,是盐亭建县之始。至今余年历史。梁大同元年(年)更名为潺亭县。西魏时,因潺亭境内多盐井,盐卤出产丰富,西魏恭帝元年(年)更名为盐亭县。县境曾析置西宕渠郡、县,高渠郡、县,东关县,永泰县,至元代先后废置,盐亭独延至今。
古之盐亭县境,南至今蓬溪县郪水,北至今南部县西河,西邻今三台县涪江,东近今西充县城,殆方百余千米。两晋、南北朝至隋,盐亭县境域虽常有变,但均纳有今三台、蓬溪、西充、南部及射洪等县部分地区。
二、盐亭县建置沿革(一)、建置
1.县名。
《元和郡县图志》载:“以近盐井因名”。《太平寰宇记》载:“盐井亭故名盐亭”。
《汉潺亭考》记述,战国末期,巴国、蜀国两相对峙,经常争战,蜀领今盐亭地,位巴、蜀两国分界处,故于此置亭,名潺亭,以资候望。后易县名时,以“潺”、“盐”一音之转而取名盐亭。
2.建县。
(1)相沿建县。
《汉潺亭考》引《太平寰宇记》说: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公元年),于梓潼水尾之万安故城置万安县;又引《蜀故》及《太平寰宇记》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年),因“谯纵之乱”,将万安县移到潺亭(今盐亭境内),设县治于灵江东近盐井处,仍名万安县;又引《周地记》说:梁大同元年(公元年),于此置亭,因为县而万安废,从此万安县即改名为潺亭县。据《周书·文帝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年)平蜀后,废帝三年即恭帝元年(公元年)改置州、郡及县,就在这年设置了盐亭县。
(2)县境分置郡县。
西宕渠郡县:据《南齐书》及《蜀记》载:南北朝时,因僚民起义,宕渠人西迁,于宋元嘉十九年(公元年),在今盐亭境侨置西宕渠郡,领宕渠、宣城、汉初、东关四县。又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宕渠在县西北32里安乐村(今毛公乡许家坝),所属除郡治及东关县外,其余均在今射洪县境。另据《元和郡县图志》载:西魏恭帝时(公元—年),移西宕渠于射江涌山后,原宕渠县及东关县辖地悉入盐亭。
高渠郡县:《太平寰宇记》载:负戴山又名高山,原高渠郡城。清乾隆《盐亭县志》记,北周武帝保定初,置高渠郡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年),废高渠郡。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年)县亦废,并入盐亭。《汉潺亭考》说:从此,盐亭县治即移于负戴山东麓高渠旧址。
永泰县:据《太平寰宇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年)、巡检皇甫无逸因四境遥远,又不安靖,遂于梓州盐亭、剑州黄安、阆州西水三县界,分置永泰县,设县治于今永泰场北旧县坝。另据《宋史》记载: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年)改永泰县为镇,并入盐亭。熙宁十年,复置永泰县。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又改永泰县为安泰县。宋高宗绍兴初复名永泰县,不久又废。绍兴三十一年(公元年),又恢复永泰县。元顺帝时,废永泰县,并入盐亭。
东关县:《太平寰宇记》载:东关县原为盐亭雍江草市,五代十国时,后蜀明德四年(公元年),因该地远离盐亭县城,征输困难,又为寇盗盘泊之所,经知州张淡所请,遂划乐平等三乡地,于雍江草市原址设立招葺院,以加强治理。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年)升为县,并以宋元嘉十九年(公元年)曾在今金鸡场所置东关县命名,仍设县治于今金鸡场东。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年),废东关县,辖地并入盐亭。
(二)、境域
1.位置。
今盐亭县境,位于东经°12′至°42′,北纬30°53′至31°30′之间。自县城云溪镇起,东至和平乡接南部县界45公里,直线距离23公里;东南至宗海乡接西充县界80公里,直线距离38公里;南至玉龙镇接射洪县界28公里,直线距离14公里;西南至共和乡接三台县界28公里,直线距离15公里;西至两河乡接三台县界20公里,直线距离13公里;西北至剑河乡接梓潼县界50公里,直线距离33公里;北至石牛乡接梓潼县界59公里,直线距离27公里;东北至金安乡接南部县界47公里,直线距离30公里。西至绵阳公里,直线距离67公里;西至成都公里,直线距离公里;东北至北京公里,直线距离公里,全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
2.变迁。
秦汉至隋时期
《太平寰宇记》载:“梓州,禹贡梁州之域,秦为蜀国盐亭之地。”
《汉潺亭考》载:“自西水县以东,南迄东关,凡水之入涪者,悉为蜀地,亦即潺亭之域。”古之盐亭县境,南至今蓬溪县郪水,北至今南部县西河,西邻今三台县涪江,东近今西充县城,殆方百余公里。两晋、南北朝至隋,盐亭县境域虽常有变,但均纳有今三台、蓬溪、西充、南部及射洪等县部分地区。
唐宋元时期
《舆地纪胜》记,唐武德四年(公元年)析南充及梓州之盐亭县,阆州之南部县部分地置西充县。今盐亭县东南境距西充县城约20公里地划入西充县。
《太平寰宇记》记,唐武德四年(公元年),置永泰县时,阆州西水,剑州黄安等地入今盐亭县境。
唐置永泰,宋置东关,于元至元至正间(公元年—公元年)并入盐亭县时,西水流域之地入南部县,杨桃溪入射洪县,盐亭县之东南境益狭。
明清时期
清乾隆《盐亭县志》记,明洪武十年(公元年),省射洪县入盐亭县。洪武十三年复置射洪县,盐亭县境域增而复减。
明代,富驿、秋林地悉属盐亭县。清初,秋林以扩大潼川府首邑之故,划归三台县;富驿以明大将王弼袭禄地之变而入南部县。至此,盐亭由一大县而变为蕞尔小邑。
民国时期
民国37年(年)10月,南部、盐亭两县调整县界,除互相交换插花飞地外,原南部县属富驿乡梨子园六保半之地划归盐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年冬,三台县属三清乡之团结、新华、香山等地村地划入盐亭县。
年冬,三台县属双合乡之龙门村,梓潼县属交泰乡之裕民村、梓流村、盐梓村地划归盐亭县。
年7月,南部县属富驿区之金峰、花林、雄关、富驿、合作等乡地,大坪区之坵垭、光中、神坝、铁边、西河、罐垭、店垭、同兴、大坪等乡地划入盐亭县。同年,盐亭县属金孔区之东岱乡地划入西充县。
年春,盐亭县大坪区接近南部、梓潼两县之部分村组,计有土地亩,分别划归南部、梓潼两县。
年春,盐亭县大坪区与梓潼、剑阁两县接壤之部分村组,计有土地亩,分别划归南部、剑阁两县。
年2月,三台县共和乡及三清乡属三、四、五村地,青山乡属三村地,双合乡属三、四、五村地划入盐亭县。
1年,盐亭县石牛公社所属五星、红光两个大队地划归梓潼县。
年12月,盐亭县大坪区原属九个公社,计有土地亩,划归南部县。
(三)、政区
1.历代变革。
东晋时,今县境内开始建万安县,属广汉郡。
南北朝时,北周设高渠县时,属高渠郡。并入盐亭县后,属新城郡。
唐代,盐亭县及分设永泰县,属梓州。
宋代,盐亭县及分设永泰、东关县,属潼川府。《元丰九域志》记,盐亭县设九乡及何店、白马、宕渠、临江、鹅溪五镇;永泰县设五乡及大汴、永丰二镇;东关县设三乡。
元代,盐亭县属潼川府。
明代,盐亭县属潼川府。《一统志》记,全县“编户二里”。
清代,盐亭县初属潼川府,雍正十二年(公元年)属潼川府,全县分安乐、永贤、乐平三乡,以下设里,里以下编为甲。清末,乡以下按十进制编为保、甲、牌。
民国之初,盐亭县属潼川府。民国2年(年)废府置道,盐亭属四川省嘉陵道。全县沿袭清制设安乐、永贤、乐平三乡,乡以下编为48团,团以下编为甲、牌。
民国7年(年),废三乡。划分全县为东南西北中五区,区以下仍设团、甲、牌。
民国10年(年)以后,盐亭县仍属嘉陵道,实受军阀田颂尧直辖。又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区。民国21年经清查户口,整顿田赋后,将原48团缩编为45团,一区辖1团至15团,二区辖16团至32团,三区辖33团至45团。甲、牌编制也有变化。
民国24年(年)3月,四川省政府划全省为18个行政督察区,盐亭属12行政督察区遂宁专员公署管辖,县以下仍分设三个区,区以下改设联保、保、甲。将原来45个团改编为玉龙、黄甸、黑坪、安家、毛公、冯河、金孔、会真、金鸡9个联保。11月,以初设联保时“城厢及其附近尚有住户计可编60个保,漏编未报”,又以原45个团辖区为基础,设为45个联保。民国25年7月,因县民申言“联保过多,加重民累”,又改全县为22个联保。
民国29年(年)5月,实行“新县制”,废联保,设乡镇、保、甲。将原22个联保编为11乡、1镇。
民国31年(年)5月,又增设巨龙、双碑、安家、灵龙、龙凤5乡。民国37年10月,增加复明乡后,全县共17乡、1镇。
2.现行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四川设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盐亭县属川北行政区遂宁专区。年,四川合区建省后,盐亭县属四川省遂宁专区。年9月,遂宁专区并入绵阳专区后,盐亭县属绵阳专区。年,绵阳专区改为绵阳地区,盐亭县属绵阳地区。年5月,撤销绵阳地区,建立绵阳市后,盐亭县属绵阳市。
县内区乡建置,年上半年,沿袭年所设区、乡、保、甲,区划少有变动。年秋,取消保、甲,按区、乡、村、组划分行政区域。年秋,乡改名人民公社,村改名生产大队,组改名为生产队。年,恢复乡、村、组建制,原公社、大队、生产队,一律还原为乡、村、组。
(四)、县城镇乡
1.县城。
盐亭县城即今云溪镇,北周保定初(公元年前后),建高渠郡县时,即设治于此。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年),高渠县并入盐亭县后,始于此建盐亭县公署。民国19年(年),改设盐亭县政府。年12月,在此设盐亭县人民政府,并设城关区人民政府,后改名凤灵区公所。
清至民初,属安乐乡。民国7年(年)属中区。民国10年以后属一区。民国24年,设一区区公署及城厢联保办公处。民国29年改设城厢镇,下领3保,39甲。年设城关镇。年,依杜甫“云溪花淡淡”诗句改名云溪镇。辖城内3个居民委员会及城郊蔬菜大队。
2.镇乡。
(1)区公所所在乡镇:富驿镇、玉龙镇、金孔乡、柏梓乡、黑坪乡、八角乡、黄甸乡、两河乡。
(2)各区辖乡。
凤灵区:大兴、林山、龙江、新农、七宝、临江。
富驿区:复明、永泰、三岔、雄关、金安、花林。
玉龙区:黄溪、三河、高凤、龙泉、天垣、高灯、三星。
金孔区:洗泽、宗海、金鸡、折弓、四桂、古来、安佛。
柏梓区:来龙、茶亭、剑河、麟瑞、安家。
黑坪区:冯河、弥江、水灌、石牛庙、慈光、双碑。
八角区:会真、林农、五龙、和平、榉溪。
黄甸区:利和、净铭、三元、定光、麻秧。
两河区:两岔河、巨龙、章邦、共和、毛公、堠溪。
据(版《盐亭县志》)
二、盐亭县行政区划盐亭县管辖1个经济开发区、2个街道、14个镇、18个乡、1个民族乡。2个街道:麻秧街道、凤灵街道;14个镇:云溪镇、富驿镇、玉龙镇、黄甸镇、金孔镇、两河镇、八角镇、黑坪镇、柏梓镇、安家镇、高灯镇、金鸡镇、林农镇、巨龙镇;18个乡:林山乡、冯河乡、石牛庙乡、金安乡、永泰乡、洗泽乡、五龙乡、榉溪乡、折弓乡、宗海乡、龙泉乡、黄溪乡、毛公乡、三元乡、茶亭乡、双碑乡、剑河乡、来龙乡;1个民族乡:大兴回族乡。下设64个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委员会,个居民小组和个村民小组。年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7号)方案,盐亭县管辖调整为:1个经济开发区、1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1个街道:凤灵街道;14个镇:云溪镇、富驿镇、玉龙镇、黄甸镇、金孔镇、高渠镇、九龙镇、文通镇、岐伯镇、鹅溪镇、西陵镇、嫘祖镇、永泰镇、巨龙镇;1个乡:莲花湖乡;1个民族乡:大兴回族乡。
盐亭县政府所在地云溪镇因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句“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而得名。
记得分享、留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