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绵阳天气
绵阳旅游
绵阳新闻
绵阳招聘
绵阳房产
绵阳特产

重磅绵阳成功划入ldquo成渝地

点击上面“绵阳老乡大群”免费加入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政事君今天从省政府网了解到

我省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绵阳地入选首批试点名单

亮点提前看

●每个试点县市区将明确一项牵引性改革作为重点,配套相关改革措施,做到集成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协同

●将试点任务纳入重大改革试点联系和重点改革专项调研督察。试点原则上05年前完成

省委深改委日前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方案》。7月3日,记者从省委改革办获悉,合江县、南部县、邻水县、开江县、峨眉山市、隆昌市、绵阳市游仙区、遂宁市船山区、宜宾市翠屏区共9个县市区入选首批试点名单。

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破题的重要载体,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的建设改革任务为重点,统筹落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部署的改革举措,探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和基层治理等方面体制机制,以系统思维推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举措有机衔接、融会贯通,形成叠加放大效应,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构建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微观主体更有活力、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的县域发展体制机制。为什么在上述9个县市区选点布局?

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是因为这些县市区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代表性区域,如川渝毗邻地区、万达开统筹示范区、成渝发展主轴等,且具有一定经济、人口、面积体量,特色和比较优势突出。

同时,在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具备较好改革基础。此外,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具有支撑性作用。

明确一项牵引性改革作为重点

根据安排,每个试点县市区将明确一项牵引性改革作为重点,配套相关改革措施,做到集成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协同,为推动县域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试点推进实施将由试点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责承担,统筹做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评估验收、总结推广等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和项目化推进。

建立集成改革试点推进机制,将试点任务纳入重大改革试点联系和重点改革专项调研督察。

试点原则上05年前完成。

强化对试点县市区的政策支持我省将强化对试点县市区的政策支持,省级经济社会方面的计划下达、指标分配等,凡安排到市(州)且符合单独下达条件的,试行扩大安排到试点县市区。省级权限范围内的改革事项,试点县市区均可开展;省级部署改革试点,优先考虑试点县市区。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对试点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关于游仙,你了解多少?富乐福祉千年游仙   “富哉,今日之乐乎!”两千多年前,刘备在东山上的一句兴叹,开启了富乐游仙的故事。两千多年来,游仙的历史在不断地书写,游仙的精彩在不断上演。如今,在涪江东岸,细看游仙,不禁感慨,“游来游去,还是游仙”。   ↑富乐游仙城市新貌(视觉绵阳王经纬摄)

古绵州治所

  游仙区在历史上第一次建县设治是在汉朝。《汉书》记载,西汉高祖六年,即公元前0年,设涪县,治地在今游仙区开元场,区境属涪县,即古绵阳治地。   史料记载,汉高祖初设置涪县时并无城郭可言,只不过是稀稀疏疏不规则的场集。建县第二年,在东山即富乐山和大银山(今游仙区政府一带)峡谷之间,傍芙蓉溪建了土城,其城址位置据同治《绵州志》记载:“州东五里、今东山观第一山下,芙蓉溪上即汉涪县”,这个位置也就是在今天的游仙区。

  “游仙区境,从古至今都是绵阳的重要属地,也是汉自清初古绵阳重要的建治地。其中涪县的名字使用时间超过年,绵州的名字使用超过年,漫长的岁月里,都是在游仙境内。此外,境内先后设置了魏城县、盐泉县。”

游仙历史文化研究人员罗显荣介绍,游仙在一段时间内,相当于涪县,即绵州。“康熙三十一年(69年),涪江突发的洪水从城中间穿过,绵州城的东门、北门被水冲毁,只剩下西门、南门。之后,涪江改道,从现在的东方红大桥以下形成新的河道。后来,涪江又多次发大水毁城,到嘉庆七年,绵州州城的城址彻底从原涪江东变到涪江西。”

  ↑青山环抱沈家坝(视觉绵阳刘华伟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绵州为何会选择在此处建置?主要是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涪江沿岸的游仙天然适合人类居住。古涪县被称为“剑门锁钥”之地,是金牛古蜀道的重要节点,从秦以来,便是出川入蜀的必经之路,古人经金牛古道一路走来,过梓潼至宣化铺,经魏城驿到沉香铺、抗香铺,再到滥泥铺,沿着芙蓉溪,经过富乐山,到东津渡过芙蓉溪进入州城,穿州城经饮马渡跨涪江,前往成都。加上依托涪江,水路交通通达,慢慢地,人群聚集于此。“依山作固,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形如北斗,卧龙伏焉,为蜀东北之要冲。”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出古绵州即游仙的地理位置。

  “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0年)设置涪县开始,游仙一直是绵阳治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唐宋之前,游仙更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游仙区境内,至今还遗存不少古驿道、古渡口遗址、古建筑遗迹等,这些都能印证当时的繁华。”罗显荣告诉记者说。

  在漫长时光中,在游仙土地上,双刘富乐山“涪城会”,开启游仙三国历史;越王李贞涪江边修越王楼,展盛世崇光;诗人李白从青莲出发,在绵州停留,开始诗意江湖人生;杜甫在东津渡口与友人畅谈,罗隐、李商隐、陆游等文人墨客都在涪江东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绵阳市博物馆(视觉绵阳梁严摄)

以李意期而得名

  99年月,经过国务院批准,撤销绵阳市市中区,在其辖区内以涪江为界,涪江东岸为游仙区,涪江西岸为涪城区。自此,涪城与游仙,一江两岸,不断绘制出绵阳发展的巨幅篇章。

  游仙的得名,源于汉文帝时游于涪县的高士李意期。据史料记载,李意期是西汉高士,成都人,后入涪县隐居,在治北十五里处之七姓坝(亦名七星坝)修炼,传说至三国时期尚在。

先生仙风道骨,童颜鹤发,气宇不凡。时人羡而愕之曰:“游仙,游仙!”据史籍记载,李意期道法博大精深,未羽化之前,能预知未来。后邓艾入蜀,李意期知道自己将被征召,遂先行隐去。   李意期仙去后,古绵阳人在今游仙白鹤林一带修观祭祀,人称“游仙观”。游仙观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民国十九年编的《绵阳县志》中记载:游仙观毁于清代咸丰年间,民国以来又续建。历经世事沧桑,兴衰更替,游仙观古迹今已荡然无存,但后人以李意期为名,将此处取名为游仙,也有纪念之意。   关于李意期的故事,经过多年研究,游仙历史文化研究人员罗显荣写过《“游仙”李意期传奇》,他告诉记者,分区的时候,关于游仙区的区名还有一个小插曲。“古绵治地主要在开元场一带,当时原本是定名为‘开元区’,但据说是因为有重名,所以经过最终考量,将区名修改为了‘游仙’,一直沿用至今。”   ↑富乐梦想——绵阳摇钱树陈列

今日富乐游仙

  经过千年的发展,游仙已经积淀了丰富的底气。

  翻看游仙的画卷,可以看到,在游仙,有承载了三国蜀汉文化的富乐山、唐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越王楼,有全国唯一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合祀的李杜祠,有蕴含科技文化的中华科学家公园、娱乐风洞,有郁郁葱葱的青龙山、山环水绕的渔父村,有历经百年沧桑的天主教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阳府君阙、鱼泉寺、马鞍寺、碧水寺等等……

在游仙,历史与现代相遇,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造就了游仙不一样的味道。   08年,为全面展现游仙的历史文化,游仙区组织编写了《游仙传说》《游仙文物》《游仙歌谣》《游仙民俗》《游仙影响》等5本美丽游仙全域旅游丛书,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游仙。不经意间,千年游仙就在这一个传说、一件文物、一首歌谣、一方民俗、一岸风光中显现她美丽的身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富乐山、涪江孕育出的这片土地上,游仙人最能体会这8个字的含义。如今,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魅力游仙,正以别样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人。

综合:省政府网四川日报记者梁现瑞、绵阳政事

图片:视觉绵阳(未经允许禁止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yangzx.com/myzp/565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