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明产品有品牌,企业有品牌,城市也得有品牌,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如果一座城市不想被遗忘,就必须像经营企业,营销产品一样地经营自己的城市,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纵观四川城市营销,最为经典的营销案例便出自于成都。在张艺谋为成都拍摄的宣传片中,一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点燃了人们对成都的热情。后来,成都人常常用这句话来打趣:“成都,一座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将这句话升华到了一个顶峰成都尚能如此积极的制定营销计划,绵阳呢?绵阳其实也非常积极的在不断策划城市营销,可惜的是政府常常定位有误,政府把太多的资源直接用于营销城市。实际上,营销城市的主角是企业、居民,政府是配角,政府为企业营销城市提供便利,政府主要是间接营销城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资源应用于提供企业不宜介入的公共产品。比如绵阳人民的普通话普及率不高,外省人来到城市,定然是会影响城市形象的。但是太过依赖于企业也不行。比如长虹,长虹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而绵阳依然止步不前,你可曾听说过长虹的产品上印着“madeinmianyang”?再者,把城市营销给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应该营销给全世界,但首先应该营销给中国人,特别是本市人、本省人。现在许多城市一讲经营、营销,眼睛往往只盯着外需,实际上内需同样重要。首先要让本市人先消费。其实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城市营销中的全员营销,每个城市居民与外界都有着复杂的社会联系,当一个城市居民不断在社会上传播城市营销信息时,那城市营销的效果就可立竿见影。显然,绵阳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那么,绵阳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呢?城市营销既然和企业的营销原理相同,那就应该按一般性市场营销的原理按部就班的进行,从城市的产品力挖掘、城市的品牌力塑造、城市营销战略、战术系统的制定及执行等几个方面入手。举个例子。我们说城市的品牌力塑造,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人文景观、建筑特色和历史风貌形成这个城市的特色,将这种城市特色定位包装就形成城市品牌。城市品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城市文化、CIS,城市品牌是凝聚城市的灵魂,其内容由高度概括、高度凝炼的反映城市价值的信息构成,这些内容与城市环境中包括外来游客在内的各种主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绵阳的代称、标志、市徽、市花、吉祥物、宣传口号这些城市品牌的基本表现形式都没有做好。比如绵阳自古就有涪城的名号,是颇具文化内涵和被大众接受的名称,可惜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有绵阳的宣传口号:“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这句话真的好吗?我个人觉得真心不怎么适合绵阳。这些表现形式以及一切以宣传城市的活动均应服从并服务于城市的品牌内容。所以,要打造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就要先从丰富并发现这个城市的价值入手。要深层次的挖掘绵阳的品牌价值,似乎绵阳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成就。比如说绵阳的旅游宣传确实不怎么样,还没有人家乐山做得好。那么绵阳有什么值得我们骄傲的呢?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就只有教育了。教育在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为古今中外无数教育理论研究所证明了的事实。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成败得失,此消彼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取决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掌握。同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博弈,归根结底取决于包括教育在内的软实力的强弱。绵阳既然有如此出色的教育资源,何不利用其做点文章呢?擦亮教育这枚城市品牌,个人觉得是绵阳城市营销唯一的出路。总之,绵阳如何好利用自己的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城市营销,树立城市品牌,是目前绵阳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解决制约绵阳发展瓶颈的通道。本条信息通过点点客第三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